二七渊腋足少阳胆经春用柳絮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紫芽小铜人 正文 第二百七十期 绿眉毛告别了那些“风”孩子,顺水航行。水啊,越来越深,不一会就到了“渊腋”城,绵密的水气中,亮在船头的火把都要熄灭了。 典籍 二七〇 渊腋 之二十二 足少阳胆经 《针灸大成》 渊腋,一名泉液。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得之。《铜人》禁灸。《明堂》针三分。不宜灸,灸之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寒热者生。 主寒热,马刀疡,胸满无力,臂不举。 明·杨继洲 马刀疡,又叫马刀疮,就是瘰疬,生于腋下,形状像一把马刀。小朋友举起手臂,渊腋在腋中线上,腋下三寸,第四肋间隙中,汗水自腋下津津流出如渊似水,所以得名吧。 很多有“渊”字的穴位都改成了“泉”,比如唐代就一定不叫“渊腋”,而叫“泉腋”,他们开国皇帝叫“李渊”,皇帝总不能出现在腋窝下,手腕边(肺经“太渊”),或是手肘后(三焦经“清冷渊”)吧,所以都改了名字,叫太泉、清冷泉! 《诗经·小雅·采芑qǐ》里说“伐鼓渊渊”,“渊渊”来形容鼓声,渊腋下面就是肺,肺脏中间空荡荡的,最喜欢发出轰隆轰隆的回音,所以取了“渊”字,当然“渊”还有回水,打起“旋”,深水的意思,也说明这里的气血深藏在下。 经气虽深,刺却不能深,靠近心肺嘛;“穴位虽浅,所关则深”,关联的脏腑经络却很深,胸满胸闷都是它的主症。 为什么“禁灸”呢?在腋窝下,“直接灸”这种造成疮疤的传统灸法就不适合了,腋下汗很多,化脓就不容易收口,所以不灸。中国的医生很无奈地说:“灸不发疮者效少”,疗效与美丽总在矛盾中。 自古而来的确有好多地方不能灸,尤其不能“直接灸”。动脉应手跳动的地方不行,比如经渠、冲阳;手足掌心不行,比如劳宫、涌泉,不然没办法握锄头和走路嘛;脸上和长期暴露在外的地方也不行,比如禾髎、迎香;大的关节处不行,委中、阳池,或是神阙啊,乳中啊不会直接灸。这些地方灸,就像上火刑一样。还有禁忌的歌诀呢: 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腋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怎么样才是一场好的“灸”呢?《灸疮要法》说: 艾灸时如果不烫出疮,流出脓水来,病也不会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你身上这个小火山喷出来: 比如更古老的时候是用艾草熏旧鞋底,然后在脓包处像熨衣服一样让鞋底来回“开车”,三天就出脓包; 明朝那会儿,用红皮的葱去掉青叶,在火灰中煨熟,拍破,再熨脓包处,三天也可以发了; 还有麻油浸渍、冷却了的煎皂角汤点染,还可以喝点“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滋养,这是怕生病的小朋友气血不足; 还可以吃些烧鱼豆腐羊肉之类的,当然还可以在不鼓出脓包的地方继续再灸嘛!总之要看医生的想法和厨艺了。 《资生》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 《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于青灰中煨热,拍破,热熨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亦有恐血气衰不发,服四物汤滋养血气,不可一概论也。 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灸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取助,不可顺其自然,终不发矣!” 脓出之后呢,不要急切地让伤口结痂,治疗还没结束呢。《贴灸疮》说:古时候的人呢,不用什么收敛或者滋补的膏药,要让脓缓缓地多多地流干净。稍稍辅助些“贴”就可以了。比如采来春天的柳絮,夏天的竹膜,秋天的新棉花,冬天小兔、小猫肚子上的毫毛,稍稍黏贴在疮口上就好了。总之不是让它止脓,止血,而是让它慢悠悠地散尽病根。 古人贴灸疮,不用膏药,要得脓出多而疾除。《资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绵,冬用兔腹下白细毛,或猫腹毛。 今人多以膏药贴之,日两三易。而欲其速愈,此非治疾之本意也。但今世贴膏药,亦取其便,不可易速,若膏药不坏,惟久久贴之可也。若速易,即速愈,恐病根未尽除也。 实在找不到柳絮猫毛,也可以用膏药。《灸疮膏法》说: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 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 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小朋友们,药味可不输于舌尖上的美味啊,刚磨好的香油是一定要用的。不要让它过分的干燥,不要那么容易让疮口收,那样病邪就散不掉了。炎炎夏日,总要洗去汗臭,于是古时候的人又告诉你如何《洗灸疮》: 用红皮葱、绿薄荷煎熬成一碗充满夏天气息的汤,温温的揩洗周围,不让血气凝涩,让藏着的风快出来,“自然”而愈。结痂后呢,用东南方,春天青嫩的桃枝煎汤,充盈气血;疮若是发黑,就用辛辣的香菜熬水洗;忍不住疼的,用黄连熬水洗。你看,一桌颜色红黄青绿的冷盘热菜就是中国医生的药了。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围,约一时久,令驱逐风邪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 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神效。 所有这些程序都做好了,怎么样回到忙碌的生活中呢?《灸后调摄法》说: 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 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今人多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责灸艾不效,何耶! 灸后别喝绿茶啊,不然火气就败了;马上吃饭也不行,会阻滞气的流动,要过个三四个小时。 最好,到房间里静静的躺下,把那些坏脾气都扔在门外。水果冷饮不能吃,东坡肉和美酒更不行了,这些只会生痰;那些鲜鱼、鸡肉羊肉,是刚开始灸的时候用的,现在也不用了,总之吃清淡的就对了。这才是一场没有遗憾的“灸”。 *版权归“杭州紫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新增小二一枚 交流 分享 ziyakid qq.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4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asymp以下图片比较恐怖asym
- 下一篇文章: 云南省红河州市地区土特产美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