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黄疸现代医学称黄疸性肝炎,是以身、目、小便黄为主症。中医古籍早有论述。《素问·平人气象论》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日:“身痛而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其发病原因为疫毒外袭,内蕴湿热,郁伏中焦,胆汁不寻常道。

由于时疫邪毒外袭,湿热蕴结脾胃,熏蒸于肝胆,胆汁外泄,侵入肌肤而成黄疸。《千金翼方·黄疸》日:“凡遇时行热病,必多内瘀著黄。”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肌肤,发为黄疸。《寓意草》日:“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体弱脾虚,劳疫过度,脾胃阳虚,运化失常,寒湿阻滞,发为阴黄。《医学纲目》日:“内伤黄疸,因劳役伤形,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病生黄。”急性传染性肝炎属于阳黄。

黄疸初期邪盛证实,症见身目俱黄,胁痛乏力,口苦呕恶,溲黄便于,舌苔黄腻,脉弦滑,肝功异常;中期邪衰正亦衰,疫毒留滞肝脉,瘀血阻络,症见身困乏力,胁肋隐痛,纳呆,舌红少苔,脉弦细;后期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迁延,邪恋不去,久治未愈,症见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面色晦暗,形寒便溏,舌暗,脉沉细。

1.初期治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处方:茵陈、栀子、大黄、虎杖、板蓝根、连翘、厚朴、茯苓。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除黄;栀子、大黄、虎杖清热泻下;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厚朴、茯苓健脾渗湿,消胀除满,使邪热从二便而解。

2.中期治以扶正祛邪,活血通络,滋补肝肾。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当归、丹参、黄芪、白术、茯苓。

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散结;芍药、川芎、当归养血柔肝益阴;丹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3.后期治以滋阴补阳,扶正祛邪。方用一贯煎加减。

处方: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黄芪、山茱萸、丹参、茯苓。

方中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滋阴补益肝肾;川楝子理气止痛;黄芪、山茱萸、丹参、茯苓补气健脾,活络化瘀。

杨某,女,66岁。主诉:患急性黄疸性肝炎月余。

病始于1个月前患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医院住院治疗,经过输液等治疗后。现在面目皆黄,腹部胀满如鼓,腹皮绷急,尿少纳呆,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证由时疫邪毒外侵,郁而不达,致使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胃,不能通过小便而下泄,又不能通过汗液而宣散,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致使胆液外泄,侵于肌肤,发生黄疸。治法: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利胆化浊。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处方:茵陈克,白术l5克,炙大黄15克(后下),栀子10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5克,厚朴l5克,败酱草15克,虎杖l5克,蒲公英30克,陈皮l5克,白芍l5克,赤芍l5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5克。水煎服。

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茵陈、栀子、大黄。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柴胡疏肝散见“阴缩”。

一贯煎见“呃逆”。

1、肝友胶囊

茵陈、神曲茶、虎杖、丹参、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山楂、鸡骨草、白背叶根、泽泻、火炭母、鸡爪芋、蚕沙。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月。

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健脾导滞。用于急性、迁延性及慢性病毒性肝炎。

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茵陈五苓丸

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术、肉桂。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清湿热,利小便。主治肝胆湿热、脾肺郁结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

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茵栀黄口服液

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黄疸肝炎丸

青叶胆、竹叶柴胡、茵陈、槟榔、白芍、郁金、佛手、栀子、延胡索、甘草、香附、枳壳、青皮。

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

舒肝利胆,除湿理气。用于湿热熏蒸,皮肤黄染,胸胁胀痛,小便短赤,急性肝炎,胆囊炎。

肝硬化及虚寒者忌用。

5、茵胆平肝胶囊

茵陈、龙胆、黄芩、猪胆膏、栀子、白芍、当归、甘草。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清热利湿、消黄。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亦可用于慢性肝炎。

胆道完全阻塞者忌服;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胁痛严重或出现其他不适者,医院就诊。

6、龙胆泻肝丸

龙胆、柴胡、泽泻、地黄、黄芩、栀子、木通、盐车前子、酒当归、炙甘草。

口服,小蜜丸一次6~12克(30~60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孕妇慎用。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