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锦

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入药。

别名:铺地锦(潮汕)、扁地锦(普宁、潮安)、满天星(潮安、揭阳)、水芫荽(潮安、饶平)、鱼虫羽(揭阳、南澳)、桂花草(汕头、南澳)、鱼鳞草(澄海、饶平)、假芫荽(揭阳)、五合子(五华)、钱凿口(湛江)、盘上芫荽(广州)、鱼闪子、细叶鱼闪子、铺地满天星(惠阳)、天胡荽、遍地锦、吊钩草、梅花草、血见愁(福建)。

本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池沟边、路旁、石缝潮湿地和花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

本品味辛、甘、淡,气微香,性平,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利尿、行气、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入脾肺经。主治痢疾、喉痛、痰热咳嗽、腹痛、口腔炎、扁桃体炎、尿路结石、热淋、血尿、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外治牙痛、目赤肿痛、疮疖、蛇头疖。

和尚头草

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入药。

别名:倒地梅(潮汕)、宝珠草(潮阳)、蛇姆、蛇菠(南澳)、菠仔草(揭阳)、蛇菠仔、和尚头菠(普宁)、九龙吐珠(澄海)、三脚虎(饶平、澄海)、白毛藤(潮安)、九龙珠(潮安、惠来、广州、惠阳、湛江)、飞蛇子、拖地蛇泡(惠阳)、蛇不见、小叶三爪龙(湛江)地杨梅、蛇菠草、蛇莓(福建)。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生于阴湿荒野地、沟边、石头下。分布于我国辽宁南部及以南各省区。

本品味甘酸、苦,性寒,有小毒。内服清热凉血、清肺、解毒、消肿散淤。外用消炎。入心脾肺经。民间常用其治疗肺热喉痛、咳嗽、感冒暑热、吐血、咯血、痢疾、急性乳腺炎、瘰疬痰结、腮腺炎、口腔溃疡、子宫内膜出血。外治湿疹、虫蛇咬伤、疔疮痈肿。

苦刺

为五加科植物三加的根、叶入药。

别名:三叶苦刺(潮阳)、苦勒子(陆丰)、三叶刺(海丰)、苦刺根(潮安)、苦刺心、三叶五加(南澳)、白勒菜(茂名、化州)、白勒苏(五华)、苦勒远(新会、台山)、白勒远、白勒根(广州)、苦刺(福州、莆田、三明)、三加皮(漳州、霞浦)、倒钩刺(南平、福州)。

本品生于河边、村旁、山坡或林缘灌木丛中。根及全株四季可采。叶夏、秋采收。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区。

本品苦、涩,凉。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功用。主治黄疸、胃痛、肠炎、风湿关节炎、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疔肿毒、湿疹等。

金钟根

为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入药。

别名:倒吊金钟(潮汕)、牛大力、甜金钟、倒吊金钟(潮阳、普宁、饶平南澳)、甜牛力(普宁)、金兰根、金钟根(潮安)、甜牛大力(湛江、陆丰)、大口唇、大力茨(惠阳)。

本品生于山谷、溪边、灌木丛和疏林中,全年可采,分布于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本品甘、平。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用。主治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肝炎、遗精、白带。

店空虎

为堇菜科植物堇茎堇菜的全草入药。

别名:人参草(潮汕)、有栗草(普宁、南澳)、白花散血草(潮阳)、店空凤(揭阳)、白花耳钩草(潮安)、店空红(南澳)、匍伏堇、(浙江)。

本品生于路边、草地及潮湿阴凉地,全草全年可采、分布于陕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本品苦、微辛,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功用。主治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等。

虎耳草

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入药。

别名:狮耳草(惠阳、五华、潮汕)、耳仔草(潮阳)、金丝芙蓉(潮安)、金丝吊芙蓉、石荷叶、丝线吊芙蓉(广州)、耳聋草、石荷叶、狮子耳、老虎耳、金线吊芙蓉(惠阳)。

本草生于溪旁树荫下、山坡阴湿地、岩石缝内。全草春夏可采。分布于华东、东北及河南、陕西、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

本品寒,辛、苦。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用。主治中耳炎、耳廓溃烂、湿疹、中耳癌合并感染、口腔癌、扁桃体癌和胃癌热型等。

空心泡

为蔷薇科植物空心泡的根、嫩叶、叶入药。

别名:白花三月泡、青麻泡(惠阳)、蛇泡簕(乐昌、增城、东莞、南海、番禺)、簕泡儿(广宁、四会、怀集)、细种鸟不企、钩锯簕(湛江)、赤簕子(五华)、飞蛇簕(高鹤)、三月披(阳江、阳春)、三月泡(兴宁)、细叶细冬簕(从化)、托盘子、蔷薇莓(广西)。

本草多生山坡疏林边、谷岩石边、山区林落附近。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本品苦、甘、涩,凉。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治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烧伤。

搭壁藤

桑科植物薜荔的全草入药。

别名:小扁抛藤(潮汕)、搭壁藤(潮阳、惠来、潮安、海丰、陆丰、南澳)、王不留行、凉粉果、馒头萝、文头萝(广州)、上壁蜈蚣(惠阳)、上树龙(兴宁)、贴壁藤(潮安)。

本草常借其根攀援于大树、墙壁或岩石上。全草全年可采。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本品甘,平。果有补肾固精、活血、催乳的功用。藤、叶有驱风活络的功用。主治遗精、养胃、乳汁不通、闭经、乳糜尿等。

犁头尖

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的根茎入药。

别名:土半夏、老鼠尾(南澳、潮安)、野慈姑(惠阳)、犁头尖、野荷里(五华)、坡芋(海南)、生半夏(兴宁)。

本草生于村旁、沟边、墙基等湿地。夏季采挖。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

本品辛、苦,温,有毒。有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的功用。主治毒蛇咬伤、手指肿疔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穿山龙

为卫矛科植物哥兰叶的根、叶入药。

别名:蓝蛇(潮汕)、钩竿蛇(惠来)、呆兵蛇、吊鞭蛇(南澳)、山春根(揭阳)、哥兰叶、霜红藤、米汤叶(福建)。

本草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本品苦、辛,温。有袪风湿、行气血、壮筋骨、消痈毒的功用。主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疝气、闭经、产后子宫收缩痛、产后淤血痛、荨麻、带状疱疹、骨髓炎、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骨折等。

南方草药多不胜数,能治许多疾病,且对有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药草的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很广,是“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的雄厚物质基础。中草药的保管、加工和使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我国民间药商、药农、中医者有着丰富的经验。由于有些中药草的传统用法是靠老前辈们的经验所得并口口相传,少数欠缺资料核实,而且每个地区对每味草药的命名也不尽相同,导致很多草药偏方、古方、秘方没落,因此每株药用植物的学名、别名都非常重要,特此以抛砖引玉之手法征集各位学者、医者、草药爱好者将当地各种稀奇古怪的生僻药名或品种进行积极的投稿。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