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

年年会上的讲话(摘要)(根据记录整理)

罗开富

罗开富(《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年从双林中学高中应征入伍,离开家乡。《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年10月起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来,成绩显著。

人物经历八十年代初,中国正开始新的长征时期。为了纪念和发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精神,长征50周年前夕,罗开富受《经济日报》指派,于年10月16日至年10月19日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他以红军为榜样,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在一年另三天的长征途中,经受了大腿骨折、急性黄胆肝炎等生死考验,终于第一次丈量了红军翻越过的长板、仓德、打鼓等雪口垭口的海拔高度。他是继工农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他在走出草地后,中央军委于年8月8日,专门为罗开富发来贺电,鼓励他用红军百折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年10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罗开富沿长征路线采访胜利到达终点吴起镇》的电讯。年10月0日,《经济日报》在报道罗开富抵达红军长征终点一文中写道:“罗开富这一年零三天的采访实践,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他将以一年内徒步里最长、发稿最多的记者而被载入我国的新闻史”他所著的《红军长征追踪》一书,得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高度肯定。从年1月起,罗开富担任经济日报领导职务后,十二次担任该报报道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总指挥。年,为纪念党的80周年,他历时二个月,足迹十多个省、市,写出了《革命圣地踏访记》19篇文章,角度新颖、立意高远,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十多年来,应中央部委、省市机关和大专院校等之邀所作的报告已达50多场。获得荣誉罗开富所写的连续报道、论文和散文,在年年度和00年度分别获中国新闻奖的系列报道和新闻论文最高奖一等奖,年度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各位领导、战友们,大家好!

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讲了我写的故事,所以最近找我采访比较多。刚才三位领导讲的时候,张楚然同志讲的要把我们铁道兵的活力发挥出来,我就是这么干的,我还有点活力。张司令讲了铁道兵的情结。周理事长是铁道兵大院里长大的,刚才讲了我到铁道兵报名的时候,他已经6岁了,铁道兵有铁道兵的味道。关丽荣打了几次电话要我来开会。那么多人赶来,都是自费。铁道兵的情结很了不起。刚才周理事长讲的,把铁后代青年加入进来。今天是礼拜六,礼拜一那天,《求是》杂志的记者访问我,其中就有一点,怎么把铁道兵的传统发挥出来,让他们继承下去。三个领导讲的,我高兴在哪里?第一,讲到要害。第二,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个地方车都不太好找的。我很高兴,佩服你们,敬佩你们呐。

我想汇报两点:第一,我们发扬和继承了铁道兵永远忠于我们的党,听党的话的传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我们的领导核心,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问题。我是年加入铁道兵的。我们继承了铁道兵志在四方,逢山凿路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我们的精神就是志在四方。刚才女战友在这里指挥,我们唱《志在四方》,我的心就涌动了,像又回到了成昆铁路。逢山凿路什么意思?不怕困难,我没为铁道兵争光,但我至少也没有为铁道兵丢脸。这个报纸,1号是我写的,号是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讲的。《精神的洗礼》整版,我读一下。年9月我参军,成为铁道兵一员以后,在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修路,湘黔县、成昆线,这些线路是当年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我见到了许多当年留下来的红军伤员,也听到了许多长征的故事,还看到了许多红军的墓,心情激动很想写下来。年11月,我调到铁道兵直属的《铁道兵报》,参与了报道北京乃至中国第一条地铁的修建,这几天我又见到了许多老红军。铁道兵眼界比较宽,活动范围比较广,所以,我对红军的印象、对铁道兵的印象是非常深的。第二天,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做重要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年10月1日,习近平开头这么讲,“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其中讲到“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武城县沙度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锦绣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来。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号开始,3号新闻联播滚动播出很多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我重走长征路时采访出来的故事。

今年4月16日,要我到江西宣讲文件,我说我是搞新闻的,你们那个文件是会编的,我说我们不能编的。他们说不是编,说是请你给我们启发启发。我刚才讲了湘江战役,身为铁道兵,不仅可以写铁道兵的故事,长征的故事我一样可以写。我说我到今天为止,高中二年级。在铁道兵里这个文化当时是很高的,高中二年级叫知识分子。不像现在,什么海归。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乌达雪山,我说标高是我量的,全部公布在报纸上,到现在为止,红军经过的没有第二个人量过,今后可能有。沼泽地,他们说都沙漠化了,我说他们讲的是对的,整个雪山草地有浙江省那么大,10.万平方公里,红军经过的时候只有万人。50年后,我经过那里已经有7万人了。但沼泽地有1万多平方公里,需要走15天。你们在草地的边缘走,肯定是沙漠化了。年我走到那里。50年前的今天,红军走天,我也必须走天,走了一个多月,到了1月19日,贵州往前走高原雪山上去,现在多先进,我们那时候凤凰相机,都是铁片片,一滚下去铁片全部卡住……,所以,我夏天冬天从来不拉这个扣子。这时候怎么走,我还是走,因为我们的安总编、杨成武将军还要走。杨成武经常讲,铁道兵不怕苦的嘛。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怎么走,扶着走,哪有架子。现在记者说罗开富抬着担架走,我说滚吧,铁道兵抬着担架走?又不是领导,我离开铁道兵的时候仅仅是少尉。草地,你们去转,现在写沙漠化也是对的,我说不要误导外国人,前两天美国纽约什么什么来了五十多个蓝眼睛黄头发的,让我送送,我送了好多次了,最近的中央网信办50多家新闻媒体去了。这条路中国人的路,中国人的精神,但欢迎你们。我说你们有本事走到沼泽地去,沼泽地15天,有8天基本上是漂的,年8月17日下午,9位藏族向导陪着我走入了沼泽地,第5天,我们整个队伍7匹牦牛、3匹马全部陷进去了……

红军用过的东西,现在都保留在福州那边的一个馆里,用过的洗脸盆、火钳,都有。有人说为什么你不送那些馆?我说有,国家博物馆有两棵当年红军吃的草,红军在沼泽地里吃过的草有4种,这4种草放在那里了。还有一部分放到横店去了。有位老同志买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把我写的东西,一比一建好了,尤其红军用过的东西。重要的博物馆,我很重视的,我在草地里捡到的枪、炮管、刀,我去了三次草地,捡了很多,我都送给了军事博物馆。民间博物馆不能放枪放炮的。

一讲长征,一讲铁道兵的作风,我就高兴。从沼泽地里出来以后,杨得志参谋长知道罗开富是铁道兵,还打电话专门给铁道兵致贺词,杨得志参谋长代表中央军委亲自签发了电报,罗开富一行走出了草地,祝贺继续发扬。后面等我进草地的时候,又签发了一个电报。我为铁道兵自豪,光荣,最重要的是我们像铁道兵一样,发扬继承铁道兵永远忠于我们的党,听党的话,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把铁道兵的活力发挥出来。铁道兵穿的,铁道兵用的东西基本上在横店,还有给我小孩子留一点,谁也不能动。人家造一个红军长征博览城出了13个亿,我不能参与,我没有什么钱,也搞不清楚,因为我的卡都是孩子拿着,我身上就一包烟,没什么东西。但铁道兵的精神,我要保留下来。我在中央党校讲课的时候,他们说罗开富你讲两个小时能讲完吧,我说告诉你,留下30%,30年以后再讲。铁道兵精神永远讲不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