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小草

清明节,义乌的公园里鲜花盛开,繁茂浓艳,踏春的人们熙熙攘攘。稠城一校城阳校园里,少了平时的书声,听见的是啁啾的鸟鸣,显得清净雅致,几树海棠在春日的暖阳里悄悄开放,而晚樱才吐露花苞。

从土里钻出来不久的小草,展示着他们旺盛的生命。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不起眼却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小生灵吧!

你是不是刚吃了清明粿,它制作的原料,除了糯米外,咱义乌所用植物大体上是三种,这三种植物,我们校园里都有:

义乌话叫“蓬”,用野艾做的清明粿颜色碧绿,香气十足。

野艾蒿

也叫佛耳草,义乌话叫“绵”。朱丹溪云:“治寒痰嗽宜用佛耳草”,我们就可知道其功效了。用它做的清明粿口感绵软。

鼠麴草

义乌北乡叫“青”,其特点是产量大,但香气不如野艾蒿。

泥胡菜

继续认其他的小草!

因为它从西亚传入中国,所以叫阿拉伯婆婆纳,现在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全球分布了。是一种夏熟作物田间常见的杂草,主要发生于长江沿岸及西南部分地区的旱田中,较难防除。荒地上、路边、田间地头,哪哪儿都是这种匍匐生长的,10厘米20厘米高的一年生(偶见两年生)小草。不过,小花星星点点,还是很漂亮的。

阿拉伯婆婆纳

义乌俗称白毛藤,为传统中药。药用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白英

义乌俗称蛤蟆叶草,是利水渗湿中药,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

车前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龙葵

义乌俗称滋油草,是繁殖力极为旺盛的植物。一年到头开满了白色星形的花朵,四处散播数万乃至数百万颗种子。嫩叶可以供人类食用,种子则受到鸡及鸟类的喜爱,可说是大地的恩惠,因此花语是“恩惠”。

繁缕

凤尾草又名井口边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株,全年可采。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

凤尾草

“蔊”[hàn]字不要读错哦!不仅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蔬菜食用。

蔊菜

黄鹌菜和蒲公英极为类似,尤其是花朵简直像得叫人无法分辨。果实覆有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毛,就像降落伞般在微风中起舞,好像很快乐悠闲的样子。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喜乐。

黄鹌菜

平时被人称为“三叶草”的一种(其他还有白车轴草、红花酢浆草等等),叶子味道酸滋滋的,所以义乌俗称“酸滋滋”,你也可以尝尝。

黄花酢浆草

球序卷耳,喜生于干燥疏松的土壤。各地都产,生于田野、路旁及山坡草丛中,我国普遍有分布。

《国风·周南·卷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作,由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他远行在外的丈夫开始,想像她丈夫在外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你可以去读一读。

卷耳

常见农田杂草,主要危害稻茬麦田、油菜、绿肥等作物,地势低洼的麦田受害严重。看麦娘繁殖力强,对小麦易造成较重的危害。

看麦娘

荔枝草又名蛤蟆草,义乌俗称野白菜或野芥菜。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荔枝草

义乌俗称鹅脚板,多年生草本,单叶,掌状分裂,花黄色,有光泽。该草含原白头翁素,有毒,捣碎外敷,可截疟、消肿及治疮癣。它的花语是——孩子气。

毛茛

这是牛膝的嫩苗,长大后根呈园柱形,茎有棱角,节部膨大,状似牛的膝盖,故称牛膝。也是常用的草药。

牛膝

这个不介绍了。

荠菜

这草有小毒,作为草药的时候叫鬼点灯,这名称,怕怕!

柔弱斑种草

碎米荠为中国田间常见野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凉办,做蛋汤等,味鲜、富营养与药用价值。碎米荠是非常有趣的花,一旦果实成熟便一下子蹦开向外散播种子。由于它传播种子的情形十分积极,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热情。

碎米荠

俗称破铜钱。全草入药,治黄疸、肝炎、肾炎、肝火头痛、火眼、百日咳等。

天胡荽

天葵的块根像老鼠屎那样一颗一颗,所以义乌俗称就是老鼠屎。块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等作用。

天葵

通泉草,遍布全国,具有解毒,健胃,止痛,之功效。

通泉草

乌蔹莓(读音[wūliǎnméi]),又名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义乌俗称猪娘藤。多年生攀援藤本,长达3米左右。生于低山灌木丛中,和绞股蓝长得特别像。

乌蔹莓

一般性杂草,常见于荒地、田园、路边和沟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喜阳光充足。

野老鹳草

小巢菜又名硬毛果野豌豆。

小巢菜

别称小鸡草,一年生或冬性禾草。生于平原和丘陵的路旁草地、田野水沟或阴蔽荒坡湿地,是世界广布性杂草。

早熟禾

猪殃殃这个名字好奇怪吧!义乌俗称垄糠草。为夏熟旱作物田恶性杂草,同时又是有降压、抗癌功用之中药材。

猪殃殃

今天好天气,去踏青的时候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小花小草。

这里收集了种,快去认认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