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19.html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

中药很神奇,有时候仅仅是一两味药就能药到病除,比如药对,就是由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组合而成。看似简单的药对,功效却不能小看。国医大师朱良春对药对的应用也是极其广泛的,比如在外感病证方面,就有不少,具体有哪些,又是怎样的应用的?且看正文详细介绍!

1桂枝、白芍

用量:桂枝8g,生白芍15g。

功效:调和营卫。

主治:①表虚外感,症见恶风、汗出者。②风邪滞表,肌肤络阻之证,荨麻疹、冻疮等。③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少汗、无汗和局部汗出等。

按语:桂枝温通肌表,与白芍相伍则调和营卫。

2一枝黄花、苍耳子

用量: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功效: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主治:时邪外感发热。

按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作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者。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

3蝉衣、僵蚕

用量:蝉衣8g,僵蚕12g。

功效:疏风散热,化痰利咽,解毒,抗过敏。

主治:①风热喉痹,症见咽痒、咳嗽、咳痰等。②外感温热邪毒所致发热、声嘶目赤、腮腺肿大等。③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因外感风热而急性复发。

按语:两药配伍银花、连翘、淡豆豉、苍耳子、羌活等,可治疗病毒性感冒;配伍黄芩、黄连、石膏、银花等,可治疗病毒性腮腺炎;配伍炙蜂房、豨莶草,可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阴。

4板蓝根、大青叶

用量:板蓝根20g,大青叶15g。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上感、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证属热毒壅盛者。

按语:板蓝根与大青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性疾病效果颇好,加之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其有抗病毒作用,所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以至于有不顾辨证而滥用的现象发生。两药为苦寒之品,注意非热毒性疾病不宜使用。

5羚羊角、生石膏

用量: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生石膏40g。

功效:清热降火,息风定惊。

主治:①外感高热,烦躁不安,甚至引动肝风,肢体痉挛抽搐,或角弓反张者。②肝火炽盛,上窜清窍,头痛如裂,眼目红赤者。

按语:羚羊角清肝息风,生石膏清热降火,合用治疗火热动风之证效果颇佳。

6大黄、生石膏

用量:生大黄10~15g,生石膏30~60g。

功效:峻下清热。

主治:外感时邪,卫气同病,肺胃壅热,症见高热、烦渴、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者。

按语:生大黄峻下,生石膏清热,两药合用,可直泄经腑实热,从而顿挫热势,存阴保津,缩短疗程。

7生地黄、淡豆豉

用量:生地黄15~30g,淡豆豉10g。

功效:滋阴透邪。

主治:热入营分,表证未罢,身热夜甚,微恶风寒者。

按语:生地凉血养阴,淡豆豉透邪外出,用于温邪入营,可奏养阴祛邪之效。

8苍耳子、葛根

用量:苍耳子15g,葛根30g。

功效:通督脉,疏经气,祛风湿。

主治:项背挛急。

按语:项背挛急多系禀赋不足,风寒湿邪袭于背部,筋脉痹阻所致。苍耳子祛风寒,“走督脉”(《得配本草》),用之既有引经作用,又有祛邪之功,且走肩背,二药合用,治项背挛急效果良好。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邦江,周爽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