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狙击实锤了,福建人真的爱吃草
白颠风 http://m.39.net/pf/bdfyy/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个定居于北京的福建老太太,邻居来串门看到她在清理煲汤后的青草药。邻居大惊失色:“你们福建人怎么还吃草根呢?”在福建人的眼里,吃饭不能没有汤,特别是草药汤,有着不可替代的“滋补”地位。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为65.95%,居全国首位。 ▲福建的山 在过去的年代,福建山区的卫生医疗条件落后,交通不便,老百姓一旦碰到些小毛小病就自己采集一些路边、山头的青草药、草根来食用,或作为辅料与其它食物共同烹饪,不但起到了祛病强身的作用,还赋予了食物特殊而浓郁的香味。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依据季节气候变化,食用不同的草药汤的习惯仍然保留下来,草药和各种肉类一起炖煮的则被称为“药膳”。福建药膳 如果你去闽东的乡下,看看还用土灶的人家怎么准备宴席,很有可能会被惊呆——根据时节天气以及参加宴席之人的身体状况,主人家会选择不同的青草药,洗净新鲜青草根部的泥土以及干草的浮尘,注清水用大锅熬制成草汤,之后滤掉枝叶取用汤水来煲制骨肉。这一来是因为大锅青草药和切碎的骨肉共同熬制并不方便,二来则是青草药一般可熬制第二遍,不浪费嘛。当然也可以一起炖煮,像《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养”里,导演把闽东屏南县药膳和时节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春吃三草炖鹅,夏喝败酱草小肠汤,秋食牡蒿蒸嫩鸭,四季可用山苍子根炖猪蹄。▲“鹅肉甘甜,关门草清肝”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3》▲“夏日清热,败酱草小肠汤”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3》不过,这几道药膳的汤色清透,只能算是入门级。还有些草药,则自带不可描述的味道。比如上面说到的败酱草,福建人更经常称之为苦菜,在福建人看来,苦菜清凉去火解腻刮油,用鲜、干苦菜煲汤。但苦菜煲汤,弥漫着一股臭脚丫的味道。▲苦菜小肠汤福建药膳,多以寻常草药和肉类共同煲制,草药的融入让它们的色、香、味都特别起来。这其中又可分为干草派和青草派。闽东、闽中、闽西以干草煲汤最常见,分散聚居在福建各地的畲族人,则更喜欢以新鲜的青草搭配相应肉类食材。无论甘苦香臭,福建的青草药膳汤就和臭豆腐一样,只等有缘人共享美味。 福建常见草药 ◆石参根古人有云“东北人参、东南石参”,石参自然野生于深山石岩夹缝中。其根具有滋补强肾、宁心安神、增强智力的作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药材,客家人通常用来煲汤,其味甘甜,带有浓浓的人参味,汤色鲜美,乃汤中之精品,喝后回味无穷。是家庭筵席、酒楼、宴会的绝佳汤料。◆当稔(泥)根当稔(泥),即是桃金娘,初秋,是当泥果熟时节。其果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紫。当泥熟得紫色的时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黑色。而棯子多吃了时一定要喝一碗盐水,否则次日会大便困难。当泥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白花牛奶根牛奶树根分为白花牛奶树根和红花牛奶树根,生长环境为深山老林,用来煲汤的必须是白花牛奶树根。其性温、味甘、辛。味道甘中带香。牛奶树根煲出来的味道带有牛奶味。白花牛奶根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五指毛桃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粤北地区为主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五指毛桃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观音串观音串,学名黄花倒水莲,也叫黄花远志。生于林中山谷或溪边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味甘微苦。观音串具有补气,强壮筋骨,祛湿,散瘀,生津止渴,祛火补血,腰腿酸疼,乃坐月子与日常调理必备的滋补佳品。◆土茯苓土茯苓,中药名。民间称为硬饭头。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常于夏、秋二季采挖。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地斩头地斩头又叫地胆头、草鞋根。多生长于客家地区田埂、山坡、路边或村落旁旷野草地上。地胆头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从功效上来说,红花较好,味微苦。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斩头根配青头鸭煲汤,消暑消炎,对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辅助治疗功效。◆五叶神五叶神,又叫绞股蓝。因含有与人参完全相同营养成分的人参皂贰,故有第二人参及南方人参的美誉。系瓜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味甘微苦性凉无毒。五叶神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敛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盗汗、食欲减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气虚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五叶神因为“既能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又能与烟草香味相协调”,最先被“五叶神”香烟所应用。中国人爱种菜,福建人爱采药 福建人的药膳,不只是制作靠自己DIY,甚至直达原材料环节。大概只有在福建的民间,还能有这么多业余的采药人,他们会自己入山上树采药、晒干切片整理,最后销售向市场。▲福建街头有很多青草汤店和青草药摊对于大多数山民来说,房前屋后,山间田边,就能找到常用的药材:例如鱼腥草、积雪草、车前草等等等等……很多在外的福建人可能跟我一样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路边的青草就手痒,总想上前看看是不是能煮汤的草药,超级想采。“药食同源”的观念在中国流传已久,于福建人,更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药膳在福建的盛行,和福建作为中药材的产地是相辅相成的事情。▲采药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到比过去更好的医疗条件与资源,“药膳”中“药”字的意义逐渐淡化,现在的它,更多是家乡美味的代表,一碗就能够轻易勾起心底最深的思乡之情。不过小编提醒大家,药膳并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很多疗效都没有经过严格临床证实,如果生病了,大家还是应该遵医嘱。—END— 免责声明:文章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gx/9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草缸迷middot百科红丝青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