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徐凝这首诗无理而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隋朝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叉点上的重要枢纽;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从唐.王建的这首《夜看扬州市》可以看出,当时的扬州工商业已经很发达了,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 正如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卷九》的“唐扬州之盛”中写道:唐诗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扬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富庶的工商业,当然会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人墨客自然不会吝啬诗文去赞美它,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本期依依和诗友分享一首唐.徐凝《忆扬州》,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诗人极写扬州明月,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标题吻合无间,使诗歌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徐凝,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主要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年)。精研吟咏,无意进取。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感兴趣的友友可以读下《大唐兴亡三百年》 ¥10大唐兴亡三百年大全集(套装全7册)(《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王觉仁经典之作)中国史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购买后游于长安,竟无所成(一说官至侍郎),遂归隐故里,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感兴趣的友友可以读下《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中国古诗词大全集高中生文学鉴赏工具书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胜:能承受。 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或指思念的佳人。眉头:一作"眉尖"。 "相见时难别亦难"少女娇美的面庞遮掩不住相思离别眼泪,桃叶眉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这两句诗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 "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又没有人可以诉说。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故感叹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 “无理而妙”是唐宋词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诗中的“三分之二”,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小结:说愁眉,说泪眼,虽然诗人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 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 正如,清代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所言:月明无赖,自是佳句,与扬州尤切。#诗词# 诗友们,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徐凝这首诗“无理而妙”惊艳了世人千年!徐凝《忆扬州》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或留下您精彩的诗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10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本届世界杯的亚洲之光是日本韩国我也是
- 下一篇文章: 我们的2022潘玉想念在芦村小学的支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