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生活中曾有过紧密关系的蓼,现代城市年轻人认识的恐怕已不多。那种在水边或沼泽地里秋季开一串麦穗状花、节部膨起色红的的草便是蓼。蓼花有些地方给起了个很土的名字,叫狗尾巴花。蓼实在不能说是土和俗,而是无数雅士描写的对象。试想一下,在万物凋零的萧条秋季,泊于岸边百无聊赖的行旅之人,突然看见碧水岸边的败草枯苇丛中映衬着成排的红艳花儿是种什么情景。“蓼洲”、“蓼岸”、“蓼屿”等词常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估计遇上高兴事的陆放翁曾作“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陆游同志酒量不行啊,被蓼花一熏就醉了。而多愁善感的琼瑶笔下更是夸张,“江南江北蓼花红,却是离人眼中泪”(阿姨,文革中不是有仇才用血泪这词吗?)。那个不爱江山爱书画的宋徽宗赵佶了曾画了不少红蓼珍禽图,传世名作《红蓼白鹅图》至今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静静的躺着呢。岁月已使原画的色彩暗淡。但想当年画成时,白毛浮绿水,已是强烈的色彩对比,再加上鲜红的红蓼,则更具视觉冲击的装饰美。那个艺术天才要是不当皇上有多好?

蓼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红蓼(荭草)、蓼蓝、辣蓼等。红蓼的种子名叫水红花子,是常用中药,活血的同时还有利尿作用。可治疗肝硬化或肝癌有腹水。上海妇科名中医沈仲理喜欢用它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偏胖的人如果得冠心病,水红花子也可以使用。蓼类不但种子活血,其叶、茎、花均含辛辣的挥发油,可以疏通气血。有的地方就用蓼花作调料,是古时的五辛之一。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就喜欢用蓼枝的特有气味来驱赶蚊子。成语“卧薪尝胆”,其中的“卧薪”则是指“目卧则攻之以蓼薪”,利用蓼的刺激不让眼睛闭上睡觉,而不是躺在柴杆上。勾践这不是励志,是自虐,俺可不学。中医中的理气活血药多半都有辛香气味。利用这蓼的辛香味,可以做成酒曲的原料,许多地方做酒的酒曲中常有蓼。怪不得陆游醉了。具有消食降脂的曲类中药神曲中同样有辣蓼。

水红花子

中药青黛则常从蓼蓝或马蓝的青叶中提取加工。在古代小孩得流行病发疹子时,青黛是很常用的凉血消斑主药。青黛炒蛤壳,名叫黛蛤散,是治疗肝火旺咳嗽吐血的佳配。林妹妹听说宝哥哥娶宝姐姐,气得肝火上攻吐血,估计应该用得上(除非休了宝姐姐,病才能好)。可惜现在很多药房多不备。蓼蓝也是印染中靛蓝的主要原料。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即指靛青源于蓼蓝叶,该说蓝出于绿才准确。青绿色的草叶会变成靛蓝,完全是化学变化的神奇作用。穿身素雅风格的蓝印花布,在蓼草的水边,自拍一个记念一下它的贡献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