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介绍一位被西医诊断为急需换肝的病人,通过辨证精当入微,立法处方随证施治,配伍遣药恰到好处的精心调理,使病人不仅肝功能血检指标正常,保住了肝,不需做换肝手术;而且全身诸症得到了改善,从一位终日担心准备后事的患者,目前恢复了正常的健康,享受着快乐的生活。患者,女,54岁,教师

年11月9日

主诉:肝区疼痛二十余年

现病史:右侧胁肋有异物堵塞疼痛不舒感,巩膜发黄,双眼灼热疼痛,视物模糊不清,眼睑及下肢肿胀,头晕,右上肢及双手指关节僵硬疼痛,腰痛,神疲乏力,完全不能工作,面色晦暗发黑,口唇紫暗,皮肤粗糙,三个月内体重减轻2.5公斤,夜寐梦多,易于鼻塞,双侧颈淋巴疼痛,怕冷,口渴,胃纳易胀,大便日行一次,小便正常,舌质暗体偏胖苔白厚腻,脉沉迟细弦。

既往史: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2年,一直西医治疗,现服用Tenoforirmgod,Entevcarir0.5mgod

西医检查:B超显示:肝维维化(1.4),肝脏表面不平滑,凝血因子低下,Viral8.8million

家属史:父亲曾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已去世

西医诊断:肝硬化(待确诊)

西医治疗方案:肝病专家建议:LiverTransplant—换肝

中医诊断:胁痛,黄疸,水肿

中医辨证:脾虚湿盛,肝郁不舒,心神失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

治疗原则:健脾渗湿,舒肝理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活血和络

处方:

茵陈8g,板兰根8g,山楂10g,白术8g,白芍8g,佛手8g,郁金8g,茯神8g,远志8g,丹参10g,陈皮8g,薏苡仁10g,党参8g,当归8g,鸡血藤8g,神曲8g

中药浓缩粉剂,每次8g,一日两次,开水冲服。

方解:本方茵陈、板兰根,清热利湿退黄疸,并抗病毒,为君药;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郁金、佛手,养血柔肝,舒肝理气,以缓解胁胁若堵疼痛不舒感,为臣药;党参、白术、陈皮、薏苡仁、山楂,健脾渗湿,和胃消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急先实脾”,为佐药;茯神、远志,宁心安神,调子助母,为使药。

如此,共奏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标本兼治;温而不助火,凉而不过寒,平泻平补之功,适合于慢性病长期调治。

二诊:年11月31日

患者在服用上方后,感觉一般情况稳定,夜寐多梦减少,双侧颈淋巴疼痛好转,双眼黄浊减轻,视物较前清晰,精神好转,工作效率25-30%。

刻感下肢肿胀,腰骶部久坐疼痛麻木不舒,头重,腹胀、双眼干涩、疲劳乏力,心情忧虑,胃纳可,大便正常,舌质暗紫苔白,脉沉细弦。

辨证:脾肾气虚,水湿内停,肝脾不和,气血失调

治则: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消肿,调和肝脾,理气和血

处方:茵陈8g,板兰根8g,山楂8g,白术8g,白芍8g,佛手8g,茯神8g,丹参10g,薏苡仁8g,冬瓜子8g,泽泻8g,西洋参8g,灵芝8g,鸡血藤8g,枸杞子8g

中药浓缩粉剂,每次8g,一日两次,开水冲服。

方解:本次患者主要表现下肢肿胀明显,故以冬瓜子、玉米须、泽泻以加强利水渗湿消肿的作用;党参易为西洋参,并配灵芝以加强益气健脾,调补心肾的作用;恶梦减少,去远志,神曲;眼睛干涩,去辛温之当归,加甘平之枸杞子以益肾养肝明目。

三诊:年12月21日

患者腰骶部麻木感、头重、腹胀诸症均除,眼睛发黄减少,视物较前清楚,精神好转,工作效率50%。

因拖地吸尘而致双侧颈部有些疼痛的感觉,吸空气易鼻塞。服上方后下肢肿胀好转,停服西药6天后水肿又加重,现中西药同时服用。见肝病专家后,认为目前情况不需要肝移植了。

睡眠好转,胃纳振,大便调,余可。舌暗红,边齿痕减少,尺脉沉肝脉弦。

辨证:脾肾肺气虚,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肝胆湿热

治则:补益固表,健脾舒肝,清利湿热

处方:

板兰根10g,大青叶10g,丹参10g,山楂8g,白芍8g,白术8g,薏苡仁10g,灵芝10g,鸡血藤10g,人参8g,枸杞子8g,郁金8g,泽泻8g,佛手8g,茯苓8g,茵陈8g

方解:因下肢水肿在中医药同治下,已经基本控制,故去冬瓜子、玉米须;因为怕冷,受风易鼻塞,用人参大补元气,合灵芝,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加大青叶,与板兰根共奏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睡眠好转,茯苓易茯神;加郁金,行气活血,疏肝利胆。

四诊:年2月1日

诸诸好转,无头晕,无肝区疼痛,黄疸基本消除,仍有双腿肿胀,晨起手指关节僵硬,眼睑浮肿,神疲乏力,腰痛腰胀,鼻塞、怕冷,口干好转,胃纳振,大便调,舌暗红有紫气,脉沉弦数。

辨证:脾肾气虚,湿浊痹阻,气滞血瘀,筋脉失养

治则:补气健脾益肾,燥湿舒筋宣痹,理气活血

处方:茵陈8g,泽兰8g,山楂8g,白术8g,白芍8g,佛手8g,茯神8g,丹参8g,薏苡仁8g,羌活8g,泽泻8g,川牛膝8g,西洋参8g,灵芝8g,鸡血藤8g,枸杞子8g,苍术8g,延胡索8g

中药浓缩粉剂,每次8g,一日两次,开水冲服

方解:因为浮肿和关节痹阻僵硬明显,故去板兰根、大青叶寒凉之品;加羌活、苍术辛温燥湿祛风除痹止痛。因舌苔黄腻,易人参为西洋参,以防大热助火;易郁金为延胡索,以更好地起到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本草纲目》云: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滯,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据现代药理报导,延胡索能提高痛阈,有镇痛作用。

五诊:年2月22日

三天前有腿肿腹部有尿感,两天前阴道出血夹血块,量大色鲜红,之后感觉腹部没有那么堵塞感了,感觉轻松多了,面部晦暗发黑之像除,面部红润有光泽,不用花妆了。

刻感腰痛有下坠感,稍有怕冷,鼻塞除,手心灼热感好转,感到双手有正常的温热感。眼睑微肿,无头重头晕,记忆力下降,睡眠可,胃纳振,大便日行一次。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肾气虚,气血不足。

治则:健脾补肾,补益气血,清肝养心,调和气血

处方:

板兰根10g,大青叶10g,丹参10g,山楂8g,白芍8g,白术8g,薏苡仁10g,灵芝10g,鸡血藤10g,人参8g,枸杞子8g,郁金8g,泽泻8g,佛手8g,茯苓8个,茵陈8g

方解:记忆力下降乃因流血过多,心血不足以安神,故以丹参、鸡血藤、白芍养血柔肝,人参、灵芝、白术,补气生血;板兰根、大青叶、茵陈以清利肝胆湿热,泽泻、薏苡仁利水渗湿消肿;茯苓,山楂、佛手等以健脾和胃理气。诸药合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总结和体会」

1,本例患者为二十余年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服用西药,直到半年前病情严重时才来寻求中药治疗。本人认为,中药对抗肝炎病毒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曾经用板兰根冲剂治愈多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2,由于长期服用西药抗肝炎病毒药物,造成机体功能失调,低抗力低下的一些副作用,中药人参、西洋参、灵芝等,对保肝増強免疫力很有帮助。

3,本例病史长,病情危重,症状繁多,寒热虚实夹杂,变化无常,临诊需综合望闻问切,仔细辨证施治,处方遣药灵活加减。使整个处方,温补而不助热,清热而不过寒;补而不腻,泻不伤正。

4,不要操之过急,平和缓调,气血乃平。

5,及时与病人沟通,随时回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tx/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