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农村一草叫“地参”,根像毛毛虫,抗旱又抗寒,对咳嗽有疗效”。我们都知道,农村不像城市,到处建设着高楼大厦,车流如水,农村地广人稀,成片的田地和大山是农村的标志,而如今很多农村因环境较好被列入旅游景区,因此成为了众多城市人喜欢的去处,正因为农村地广人稀,因此大片的土地便孕育了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被大众所熟知,比如马齿苋、山楂、荠菜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绿色食品,如今山楂做成冰糖葫芦在城里都要卖到七八元一串,然而,像山楂这样有价值的植物并不算少,在农村山中数不胜数。笔者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一野生植物就是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较为常见的一种野草,名叫“知母”,知母是它的学名,它的别名很多,也有部分地区称之为“地参”,之所以叫地参,当然和它的根有着极大的关系,知母的根极具特色,根茎较为肥大,表面覆盖着无数黄褐色的纤维状细丝,它的根下部位有许多肉质的根须,由于它的根横生在地里,所以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多脚的毛毛虫。许多人看到“地参”这个名字一定会先想到“人参”,众所周知,人参价值较高,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保养品,很多人逢年过节看望老人都喜欢带上人参当做礼物,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地参”,论起医用价值可并不比人参逊色多少,地参属于一味上好中草药,早在古时候,李时珍就早已将它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书写,据《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这段话说明了地参能够清热泻火,同时还有滋阴养肾的功效,不过这里也提到地参属于寒凉类药材,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它,还需要根据身体情况服用。地参在我国分布较广,它最大的特质便是既能抗旱又能抗寒,无论是干旱地带还是寒冷的冬天,它都可以存活,因此生命力极强,在各省份都能寻其踪影,不过总的来看,它更喜欢向阳干燥的环境,如果土壤太湿润,根部容易腐烂坏死,所以,如果需要栽培地参,尽量不要频繁浇水,以免影响它的生长。前面讲到地参是一味清热泻火的良药,但事实上,它的功效远不止这一个,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记载,地参的主要功能是滋阴润燥,清热泻火,但同时能够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对镇咳有着很好的效果,可谓是咳嗽的“天敌”,不仅如此,它还能够治疗便秘、牙龈炎,祛痰、降血糖、抗菌、利胆都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若您身边正好有这类野草,不妨询问老中医用来治疗常见的咳嗽和便秘等小病。地参和农村山中的兰草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不认识的人常常容易混淆,这两类草都属于生命力较强且适应于环境较差的气候,不过在药用价值上却差了许多,地参一般在五月份到八月份开花,八月份到九月份属于果期,茎叶直立,颇有几分气节,在野草中也属于外观较为好看的一类植物,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也有地参呢?是否也曾将它作为中草药来使用呢?欢迎一起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1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