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7.html

《红楼梦》就是一篇茶话。三生石畔,主人公林黛玉前生是“阆苑仙葩”,这是一棵汲食雨露精华的绛珠仙草,看起来正是茶的化身。另一位是神瑛待者,整日里以甘露浇灌仙草,绛珠仙草为报酬浇灌之德,才有此未了的尘缘,演了这出“怀金悼玉”的事。所以苏曼殊有语“还卿一钵无情泪”。

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这是一部在污浊的尘世里,最洁净的茶的凄美历练。全书看似写了诸多荒唐之言,正因为人世间的无稽与不可解的苦难。

如果我们细细看,《红楼梦》完全是一本茶的百科全书,包括用水、用器,茶的民俗、礼仪、诗词、品饮方式等等。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考证,在《红楼梦》全书中,写到茶道的地方多达处;吟咏茶道的诗词楹联23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余次。

在这部书里,茶的用途很广,从漱口到清饮,从婚嫁到薄祭。茶是一碗人间悲凉,出世之味,是方剂,是无解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还着重写到一些特别的茶,如枫露茶、老君眉、六安茶、女儿茶等等,一定要从曹雪芹的写作年代来入手研究茶。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那时候虽无六大茶类的命名,但已经有乌龙茶(铁观音出现在雍正年间,武夷岩茶或更早)和红茶存在了,普洱也成为知名的茶品,现代工艺的白茶却还不存在。

在当时,绿茶是主流,炒青已盖过蒸青的风头,流行的是泡茶法。今天要分析这些茶,就要知道清朝中期,哪些地方产的是什么茶,否则就会驴头不对马嘴。

如今,当各产茶区都将《红楼梦》中出现的茶牵强附会成自家茶的时候,真是“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了”。

1.茶是日用与习俗

茶的日用功能在《红楼梦》里随处可见。在第51回中,宝玉说:“要吃茶。”麝香忙起来,向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给宝玉吃了,自己也漱了漱,吃了半碗。

第63回中宝玉说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顽一会子。”林之孝即向袭人等交待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曹雪芹还有一些茶的妙句:“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人们常知的“吃茶定亲”的风俗,出现在第25回,凤姐打发丫头送了两瓶暹罗进贡来的茶叶给黛玉。两天后凤姐又见到黛玉,问她茶叶怎么样?黛玉说:“吃着很好。”凤姐就趁机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众人听了凤姐的话,之所以“都笑起来”,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吃茶定亲的风俗。

茶是温暖的喜乐,也是《红楼梦》里生死别离的符号。

晴雯即将在去世之日,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将茶递给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

83岁的贾母即将寿终正寝时,睁着眼要茶喝,坚决不喝人参汤,当喝了茶后,竟坐了起来。第78回中,宝玉写完《芙蓉女儿诔》后,便焚香酌茗,以茶来祭悼晴雯。

2.茶器用水及茶法

茶器是茶的载体,《红楼梦》以茶寄托出世的衷曲,书中写到的器自然有不凡之处。

妙玉自用的盏是一枚绿玉斗,宝玉用的是九曲十节蟠扎整雕竹根大盏,黛玉、宝钗用的则是“古玩点犀”的茶具;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王夫人的房中,茗碗瓶花具备。

《红楼梦》第41回是一篇茶与器的生动描绘,“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妪醉卧怡红院”,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行人到了妙玉的栊翠庵,贾母对妙玉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忙去烹了茶来。她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她给贾母奉茶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钟”正是我们现在用的盖碗。“成窑”是明朝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器,先用釉料画出非常细的花卉草虫,然后描金,也叫“成化斗彩”。

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为清代福州所产的雕填品种的名贵漆器茶具。

再看其他人,“都是一色瓜皮青描金的官窑新瓷盖碗”。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是南宋朝廷专设的御用瓷窑,到清代就有了仿官窑,里面加了描金。

“瓜皮青”是一种淡淡的绿,“新瓷盖碗”指的就是清朝仿官窑。

倒了茶以后,妙玉叫上黛玉和宝钗到了另一间房,亲自生炭煮水泡了新的茶给黛玉和宝钗。在妙玉心里,她将黛玉和宝钗引为知己。

接下来,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递与宝钗。

另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给宝玉的则是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此处别有寓意,可见她对宝玉暗藏的情感。

宝玉就跟她开玩笑说:“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这个俗器了。”妙玉说:“这是俗器?不是我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个俗器来呢。”

此外,《红楼梦》中写到的泡茶用水,到今天也许没有人能够这么讲究。这一回继续写到:“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蠲”就是经过澄清的旧年的雨水,又称“无根水”。

雨是经过自然蒸馏过的水,雪至纯至洁,而含香梅花上的雪水则另有轻逸妙香,妙玉原来将最有才华和灵气的黛玉引为知己,当她看到黛玉竟连水的味道都喝不出来时,难免失望。

黛玉问:“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吗?”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鬼脸青的花瓷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

黛玉听到妙玉那么说,也不敢多说什么,亦不敢多坐,吃过茶,便约宝钗走了出来。

虽然古人一直讲究以雨水、雪水来煮茶烹茶泡茶,但妙玉似乎更为讲究,她的茶因为特别的择水而“轻逸冷香无比”,正如她想超越凡俗的努力,然而孤高处愈发清冷,谁解其中味?

3.红楼亲点的茶

《红楼梦》总共回,几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除此之外,还提到了一些有关茶的品类,如家常茶、敬客茶、药用茶、伴果茶等。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是书中明确提到的几款茶,不妨详细考察一下它们的来历。

枫露茶

在第78回中,宝玉撰《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之句。指的都是最精华的物品借以献祭“命比纸薄心比天高”、难与浊世为容的晴雯。枫露茶无据可察,只能说这是一款看起来淡雅的茶,有着露珠般的清冷之味。“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寄托了无奈与感伤,所以这才是宝玉要拿这个至洁的茶来祭晴雯的缘故吧。也正因为此,当宝玉的乳母李奶奶托大吃了后,宝玉就觉得沾污了茶,气得把杯子都摔了。

凤髓茶

第8回写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诗中的“凤髓”引用自宋朝北苑贡茶之名,正是产于建安。《宋茶名录》记载有蒸青团饼茶,就名为“青凤髓”。苏轼在《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写到:“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龙团凤髓意味着最极品的蒸青茶。

六安茶

第41回中,众人吃完饭后,贾母要喝茶,妙玉亲自捧茶给贾母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应该是六安篮茶(六安瓜片则更晚至清末民国初才出现),在清中期已经很有名了,当代划归它为黑茶类,这是原产于安徽祁门一带的茶,汤色随年份由橙黄到深红,质地并不细嫩。六安茶,虽然可以当作祛湿化食的“圣茶”,却入不得锦衣玉食贾府主人贾母的眼了。

老君眉

贾母在说完“我不吃六安茶”后,妙玉笑着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便接了过来。从文中可见六安茶与老君眉在汤色或外形上有很多相似,所以贾母才误以为老君眉是六安茶了。

关于“老君眉”为何茶的说法有多种解释,其实还是有据可查的。“老君眉”茶名,首见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载,“老君眉,光泽乌君山亦产,叶长味郁,然多伪……”光泽老君眉在当时名气很大,是清年间的名茶。但每年产量很少,大都被官府拿去进贡朝廷,民间喝的“老君眉”一般都是冒名的。

《中国茶事大典》记载:“老君眉,清代名茶,产于福建光泽……”而在清康熙版《续纂光泽县志》中“乌君山”条目有“过此山愈峻,径愈仄……人迹罕至……茶生于绝顶之上……”清道光版《重纂光泽县志》有记:“茶以老君眉名,乌君山前后皆有……”乌君山海拔米,山高雾重,空气湿润,土壤中矿物质丰富,可谓“高山产好茶”。当年的老君眉生长环境特别,这才入得了妙玉的眼。妙玉以盖钟来泡老君梅,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在那个年代碗泡、滋味又淡,推测很可能是一款绿茶。

然而,由于老君眉生于高山之上,独特的生长环境在山下培育和推广都很难。再加上光泽历经战乱,这古老的名茶慢慢地减少,到今天已湮灭无闻,以至人们以为老君眉产于湖南等等,甚为可惜。

杏仁茶

在第54回,元宵佳节余兴之后吃宵夜,贾母说她不吃油腻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这里提到的杏仁茶,名为茶,实际上是一种饮料,也叫杏酪。

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写道:“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女儿茶

在第63回中,林之孝的一行人来怡红院查上夜,正当宝玉怕积食还没睡,林之孝家的便向袭人等笑说:“该泡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道:“泡了一大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里的女儿茶是清代的贡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此处是为了消食吃的。清代张泓《滇南新语》(年前后)载“普洱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清代阮福《普洱茶记》(年前后)载:“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应该是普洱团茶(重一斤至十斤)。她因为是姑娘采摘春茶作为嫁奁钱用的,故名“女儿茶”。

这是采自古六大茶山倚邦等地的女儿茶,也可见普洱茶在清朝中期已经风靡上层。

龙井茶

在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龙井茶是尊贵的茶,尤其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杭州龙井时,龙井可谓独领天下了。

暹罗茶

第25回说到,王熙凤曾打发丫头送茶叶给黛玉、宝玉和宝钗等,一日碰面,凤姐问起:“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嫌这茶不大甚好。宝钗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说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

暹罗即今泰国中南部,暹罗土著有将茶树青叶煎沸做药用的记载,暹罗茶属于蒸青绿茶。

千红一窟

第5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茶款待他,告诉他此茶名为“千红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边批注“隐哭字”,即表示“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这个特别的茶,并没有存在于世间,以茶隐喻了高楼即将崩塌繁华亦成悲凉了。

中国人写诗,是脱离俗世的意味,那是心灵的声音,抒情言志之余取悦自己而已。中国人画画写字抚琴,有知音更好,没有也一个人玩得自在,是要把厚积心底的声音直抒出来,是意趣、是必然。

红楼也是这样,借文字歌词以消遣,这和饮茶一般,暂时脱离苦难。因为身躯在人世,出世的心灵以戏言来调和哀愁。那俗世中一盏盏立意脱俗的茶味,不自由而追求心灵自由却不得的无奈,只能慢慢饮慢慢品,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呢?

文_陈勇光《茶道》杂志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