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认为云南的“撒撇”是一道菜,即便是云南资深的吃货在理解“撒撇”美食时,也会感觉七颠八倒,乱作一团。#评论区大神选拔赛#与其说云南撒撇是“一道菜”,倒不如说云南撒撇是云南菜中的一个“小菜系”。通过整理,望更多的有识之士给予完善和补充,让“撒撇菜系”的饮食文化得以更为广阔的传播。

撒撇

撒撇美食的起源传说

传说,傣族居住的地方离太阳最近,灼人的热气伸手就可以触到。于是,傣家人用冲凉和洗冷水澡来解热。但此法只能起到暂缓一时体肤之热的作用。为寻求解暑良方,他们选出一位年轻力壮的小卜冒外出求赐。小卜冒带着乡亲们的重托,不顾酷暑,头顶火毒的烈日,走了九十九天,过了九十九座桥,翻了九十九座山,终于在一百天时,在一乡村郎中家得知,动物的苦胆具有清热解暑的功能,小卜冒谢过郎中,火速返乡将良方转告傣乡人。一时动物苦胆短缺,小卜冒又想到牛苦肠,他第一个尝食。苦肠虽苦,但吃进嘴里,却极生津解渴,清凉解暑,于是,牛苦肠能清热解暑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久而久之,经傣家后裔的不断改进,便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风味的“牛撒撇”。

牛苦肠

正确理解“撒撇”

在傣族文化中,“撒撇”是一种神圣的食材,代表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撒撇在傣语中的发音为“siap”,寓意“家庭和睦、亲情浓厚”。傣族人民相信,撒撇是造福人民的“活泉”,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从美食文化角度来看,“撒撇”是傣味菜的典型代表,“撒”翻译成汉语是“拌生”,“撇”是指“苦肠”,因此“撒撇”也就是苦肠水拌生之意;还有理解是用酸水或苦水拌食或蘸食的所有冷食,都称之为“撒撇”,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称撒撇。总之,从广义上来说,撒撇是用特制配料凉拌肉食的代名词。

牛撒撇

云南撒撇的分类

从地域来说,主要有德宏傣族撒撇、版纳傣族撒撇、景谷傣族撒撇、临沧傣族牛撒撇四大类;仅有德宏撒撇就有盈江撒撇、芒市撒撇、遮放撒撇等;从食用民族来说,除了傣族外,还有景颇族撒撇、德昂族撒撇等;按照食材来说,主要有牛肉撒(苦撒和柠檬撒)、猪肉撒、巴(鱼)撒等;若是按照撒撇的味型来分,主要有酸撒、苦撒两种;按照主要配料来分,主要有柠檬撒、橄榄撒、苦籽撒、茄子撒等。

橄榄撒

形成云南撒撇美食种类繁多的原因

形成云南撒撇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云南傣族居住分散、傣族生活区域的特殊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另景谷、耿马、腾冲、孟连、澜沧、金平、元阳、新平、元江等市县亦较集中。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到处是绮丽迷人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是天然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禽珍异兽繁多。

傣族寨子

食用方法规整

虽然云南撒撇食用区域和食用民族众多,而且在食用口味、制作方法上都各具特色,但一般都是将精瘦的生牛肉、羊肉、鸡肉等捣烂成泥,放上韭菜、香柳、缅芫荽、小米辣、柠檬等当地特色香料佐料,再加入由动物的“苦肠”熬制的“苦水”,最后用于蘸食云南米线、米干、蔬菜、烤肉、烤肝脏等的一系列菜品。

熬制苦肠水

云南各地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撒撇美食

德宏的撒撇

01.傣族的苦甜醉仙(撒撇)——牛肉撒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带弟子传教时路经芒市小憩。弟子们不仅留恋芒市的山水美景,而且很为当地傣族享食的美膳所垂涎。有一次,偷偷到了傣家享用撒撇,畅饮美酒,十分高兴。结果弟子们都喝醉了,耽误了行程,受到佛祖的惩罚,因此得名“苦甜醉仙”广为流传。苦甜醉仙(撒撇)蘸水主要用料为牛里脊肉、苦肠、刺芫荽、牛肚梁、小米辣、牛肝、韭菜、香柳等。苦肠汁挤出用锅焙干,注入开水过滤制成苦水,牛肉捶成泥与韭菜和其他调料制成馅,馅与苦水调制成糊状后即可。蘸水苦中回甜、鲜香可口,具有苦甜醉仙的别称。

牛肉撒

02.傣族的撒达噜——猪肉撒

德宏傣族的撒撇中,“撒达噜”最具有代表性。撒达噜的主要用料为鲜猪脊肉、猪肝、青笋、小茴香、火烤猪皮、酸醋、刺芫荽、小米辣、米线、干辣面加入醋和调配料,调制成糊状,青笋、猪皮切块与米线放入盘中即可上桌食用。撒达噜酸辣可口,风味独特,开胃鲜美。此菜是傣家的传统特色菜品,是傣家待客的佳肴之一。但多为生肉制作,肠胃不好者忌食用。

猪肉撒的原料

03.傣族的巴撒——鱼撒撇

德宏傣家人的巴撒较为地道,是傣家待客和逢年过节的佳肴之一。巴撒的主要用料为鲜活鲤鱼、火烤猪皮、米线、莴笋、小茴香、刺芫荽、小米辣、精盐、味精、傣酸腌菜、涮涮辣、香柳等。制作时鲜鱼宰杀后,取肉烤熟,去小刺后舂细与小茴香、腌菜膏等调料调制成糊状,骨皮、鳞炸脆,猪皮、莴笋切块与米线一起放入盘中,加涮涮辣上桌,蘸着食用。成菜鲜美可口,酸辣开胃,风味特色浓郁。

鱼撒撇

04.德宏景颇撒撇——补撒

补撒是德宏州景颇族的风味凉菜,与傣族的牛撒撤同中有异。德宏州的傣族居于平坝,景颇族居于山头,同属亚热带气候,气温高,湿度大,食用牛苦胆汁烹成的撒撇,苦凉回甜,降温消暑,又咸鲜辣香,引人食欲。补撒主要用料为上好鲜黄牛脊肉、细叶韭菜、细米线、香柳叶、涮涮辣、山菜、牛苦肠汁、毛肚牛心、牛肝、精盐、味精。将黄牛脊肉捶打成泥,牛苦肠汁在锅中煸香加水煮沸待凉。毛肚、牛心、牛肝烤香切片,将牛肉泥与切碎的细韭菜、香柳、山香菜拌匀调味。碗中放入拌好的牛肉泥加苦肠水,盘上搭配米线、山菜、毛肚、牛心、牛肝配涮涮辣食用。成菜色泽翠绿,先苦后甘甜,调料独特。

德宏景颇撒撇

05.德宏德昂族的橄榄撒

生活在德宏的德昂族,饮食习俗考究,口味偏酸辣嗜凉食。橄榄撒就是德昂族的传统美食。橄榄撒的主要用料为土猪里脊肉、柠檬汁、橄榄树皮末、芫荽籽末、盐、味精、野山椒、野菜、缅芫荽等。制作时里脊肉刺碎与橄榄树皮末拌均匀,加入柠檬汁和其他调料调味即可。橄榄树皮末在取用时,刮去褐色的外皮,露出的绿色树皮就是可用食材,将清水洗净的绿树皮薄层轻轻刮成粉末状即可用。成菜酸香回甘,风味独特。

德昂族的橄榄撒

西双版纳的牛撒撇

西双版纳的牛撒撇有两种:柠檬撒和苦撒。柠檬撒撇味酸辣,苦撒味苦辣,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较为有特点的是苦撒,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烤黄切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小米辣、野韭菜、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肠苦汁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苦肠汁水一般是将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熬煮后得到。

西双版纳的牛撒撇

西双版纳傣族撒撇米线,自古是傣家人待客的首选小吃。味微苦而回甘,滑爽清香,清热解毒和健脾开胃。主要用料为米线、牛肉、牛苦胆水、刺五加叶、大芫荽、小芫荽、葱、姜、蒜、小米辣、金芥、香茅草、精盐、味精。制作时,黄牛宰杀后,取牛的脊肉切成细肉片,拌以煮熟的牛肚杂,放上作料,加入刺五加和过滤过的胆汁拌匀,放入牛脊肉片,加入米线煮开,即可食用。撒撇因制作方法考究,用料新鲜,作料齐全,因而费时费工,是典型的“功夫美食”。初食微苦,再食回甜,极富特色。

西双版纳傣族撒撇米线

耿马傣族牛撒撇

临沧耿马傣族牛撒撇具有当地特色。耿马牛撒撇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在耿马土司时代,一年一度都要祭勐神(洗寨子),也是一年中的最大盛宴,祭祀期间,还要邀请佛教中的南传教派的拜润教派的佛爷、长老前来参加,牛撒撇便成了土司时代土司佛家宴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耿马牛撒撇具有苦、辣、凉、甘甜、细腻可口的特点,耿马傣族牛撒撇,亦称苦撒,主要用料为牛里脊肉、苦肠、刺芫荽、牛肚梁、牛心、小米辣、牛肝、苤菜、香柳。制作时,苦肠汁挤出用锅焙干,注入开水过滤制成苦水,牛肉捶成泥与韭菜和其他调料制成馅;牛肝、肚梁等烤熟切片放入盘中,馅和苦水调制成糊状后蘸着食用。成菜口味苦中回甜、鲜香可口,具有清热润肺、消炎止咳,开胃健脾的作用。

耿马傣族牛撒撇

景谷傣族牛撒撇

景谷傣族牛撒撇与西双版纳的牛撒撇大同小异。景谷县傣族地区的牛撒撇是当地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必做菜肴之一。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也是牛粉肠水。成菜细腻可口,香味醇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消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

景谷傣族牛撒撇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1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