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难治 http://m.39.net/pf/a_4515780.html

本文内容由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技术团队原创,已在《中国猪业》(-第2期总第期)发表。

摘要: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母猪种源急剧减少,很多猪场将三元母猪作为种用,生猪产能得到恢复,但三元母猪留作种用的生产效率与二元母猪相比低20%左右。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猪场加强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生产效率成为猪场的主要目标。二元回交母猪数量正在逐步上升,二元母猪取代生产性能差的三元母猪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综述了二元回交母猪的特点和营养、管理方案,以期为猪场提供参考,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二元回交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以下为刊载全文)

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导致生猪和能繁母猪数量大幅下降。在猪场渡过恐慌期之后,生猪价格大涨,在这种特殊背景下,部分猪场开始将三元母猪留做种用,高峰时三元母猪占能繁母猪的比重达70%左右。

目前,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猪场既面临生物安全的挑战,还面对种源紧缺的问题。猪场可以通过加强进场物品严格消毒、增加场内硬件、设立售猪中转站等措施不断强化生物安全体系,但种源问题却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三元母猪虽然在特殊时期可以作为种用,提高母猪数量,但与二元母猪相比其产仔数、产活仔数[1]和断奶后发情间隔[2]均低20%左右,据博亚和讯统计数据显示,三元母猪综合生产性能相比二元母猪下降33%。

二元回交母猪是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与纯种大白或长白公猪配种后选留的优良母猪后代,其繁殖性能接近于二元母猪,仅比二元母猪低2%~4%[3,4]。部分猪场已利用现有的二元母猪进行回交生产,快速扩繁母猪群,把握生猪行情,同时减少了引种风险,保证场内生物安全。面对越来越多的二元回交母猪,本文主要介绍二元回交母猪的特点和营养策略。

1、杂交和杂种优势

杂交是指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间的个体交配,杂交所得后代称为杂种。杂种后代性状的平均表型值超过杂交亲本性状的平均表型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后代在抗逆性、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通常分为终端杂交和轮回杂交。

1.1终端杂交

现代养猪生产中较多的是终端杂交,由2个无关的纯种群体杂交产生,杂种母猪所产生的后代全部作为商品代屠宰。常见的是杜洛克(D)公猪与长白(L)×大白(Y)二元母猪形成的三元杂交模式。有些育种公司还有四元杂交和五元杂交的配套系。

1.2轮回杂交

轮回杂交指种母猪来自于每一代与不同品种公猪轮回或顺序杂交产生的后代,即在每世代的杂交后代中留取后备母猪。常见的是L×Y二元母猪与大白和长白公猪的轮回杂交体系。

2、二元回交母猪的特点

2.1二元回交母猪繁育

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二元母猪存栏数量大幅下降,如果猪场还有二元母猪,可暂时将其看成“祖代母猪”,采用轮回杂交的方式扩繁父母代母猪。二元母猪具有长白和大白的各1半血缘,再与长白或大白公猪进行配种,所产生的后代血缘占比发生变化(75%长白/大白+25%大白/长白)。如果只用1个品种轮回杂交,随着代次增加,后代逐渐接近父本品种,例如用长白公猪回交2次,后代血缘为87.5%长白+12.5%大白。建议有计划进行轮回杂交,先用大白再用长白(反之亦可),第二代的母猪血缘还是介于长白和大白之间,使杂种优势最大化。见图1。

图1不同回交方式

对华北某猪场—年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二元回交母猪(LLY)分娩率下降0.74%,活仔数下降2.4%,断奶后7天配种率下降2%。与二元母猪相比仅有个位数下降,猪场可进行二元回交母猪繁育。

表1二元回交母猪与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差异

目前国内大多猪场中的母猪有的是二元母猪,有的是回交二元母猪,还有的存在三元母猪。实行二元母猪回交计划时,应根据现有母猪群结构、公猪品种和配种记录制定本场的回交配种计划。现有的二元母猪依次用长白和大白公猪进行回交,用长白进行回交的后代母猪再与大白配种,用大白回交的后代母猪再与长白配种;当二元回交母猪数量能够满足本场生产计划时,陆续淘汰三元母猪。

每次回交生产出的公猪进行商品猪育肥,挑选出25%左右的优良回交母猪作为祖代母猪,其余的75%作为父母代母猪,用杜洛克杂交生产商品猪。这些二元回交母猪相比二元母猪会损失一些杂种优势,但整体上繁殖性能明显高于三元母猪,如图2。

图2二元母猪回交方案

2.2二元回交母猪优势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形势下,采用轮回杂交具有以下优势:①保证安全:场内封闭育种,减少外部引种风险,保持场内猪群稳定、健康;②节省成本:目前优良种源少,原种母猪和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轮回杂交可以节省引种成本;③提高效率:三元母猪相比二元母猪产仔数低、断奶后发情间隔长、难产、产死胎多、奶水差,而二元回交母猪与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相近,后代没有毛色分离,回交可快速扩繁母猪群,保持母猪充足,更好的把握市场行情;④杂种优势:充分利用本场公猪,可购买不同品种或品系优良精液,保持杂种优势。

2.3需注意的问题

母猪:二元回交母猪繁殖性能介于二元母猪和原种母猪之间,需要定期更换原有二元母猪。二元回交母猪的杂种优势会降低,猪群的抗应激能力会下降。

公猪:一定不能近亲交配,近交退化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养殖场内公猪不足可外购精液,生产精液的公猪血统越纯越好,繁殖力要高于本场公猪;外购精液可以有计划地挑选品种或品系,选择最好的精液。

后代:二元回交母猪所产生的后代在育肥期90kg前,生长速度和料肉比与三元猪相近,90kg后生长速度减缓,脂肪沉积增加。

3、二元回交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二元回交母猪繁殖性能和抗应激能力低于二元母猪,因此要强化营养和加强管理,实行以健康为基本目标的营养策略,减少猪群应激,提高母猪健康。

3.1后备期

3.1.1营养方案

随着遗传育种的发展,猪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5],猪群的营养需求也逐渐升高。后备母猪阶段,要供给母猪充足的营养,以满足母猪骨骼、肢蹄强健,生殖系统发育良好、肠道健康,为后备母猪的终身繁殖成绩打好基础。

一般在饲养后备母猪时,在满足后备母猪能量、蛋白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添加充足的微量营养素,而且要选择优质的营养源。如维生素E能促进胚胎发育,提高受胎率,减少死胎;生物素可以增加子宫角的体积,促进胚胎成活,提高产仔数、减少弱仔。补充β-胡萝卜素可以促进卵巢和卵泡的发育。补充25-羟基维生素D3有效促进骨骼发育。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25-羟基维生素D3还具有抗应激、增强肠道免疫的作用,提高猪群整体健康[6,7]。微量元素按公告添加,建议补充15%~25%有机硒、铬、锌、锰等微量元素,既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氧化应激[8](表2)。母猪肠道健康是发挥其高生产性能的重要基础,二元回交母猪应激大,能导致胃肠缺血,消化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肠道绒毛变少,黏膜脱落,引起腹泻、肠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从而提高抗应激能力,建议选择在肠道能定植、增殖快、多重包被耐高温的活性益生菌[9]。

表2二元回交母猪推荐营养水平

3.1.2管理方案

二元回交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与二元后备母猪相同,由于需要在场内封闭育种,对于二元回交后备母猪一定要做好选育和标记管理。

选留健康、产仔高、适应能力强、应激小、无攻击性母猪后代。选育后备母猪标准:出生记录乳头数,7对以上打耳号;断奶、保育转群时筛选,淘汰生长速度过慢、出现肢蹄问题的母猪,公母分开饲喂;在50~60kg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kg再次筛选,肢蹄强健、体格匀称、躯体外观尽量靠近品种特征,不要按商品猪体型标准来留种,每栏饲养不超过6~8头,每头后备母猪活动面积在3m2左右。

选择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的专人管理和饲养后备母猪,建立详细的后备母猪档案,记录发情日龄、发情表现,需淘汰时要说明原因,如同窝选留母猪中还有相同问题的猪只,如应激较大,需淘汰同窝其他后备母猪。

配种目标:后备母猪在7.5~8月龄、第2或第3次发情,背膘厚度达14mm左右、体重~kg时开始配种。一般筛选的母猪最晚在60kg后要换成后备母猪专用料,80~90kg后逐步控制采食量,平均饲喂量约2.5kg/天。根据母猪的发情记录,在配种前2周进行优饲,促进排卵,用后备料或哺乳母猪料3.5kg/天,再补充g葡萄糖效果更好。

3.2妊娠期

3.2.1营养方案

膳食纤维作为第七大营养元素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