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菁英在井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重任在肩砥砺奋进

扬州大学青马工程第14期菁英培训营全体成员

继续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坚守初心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大井朱毛旧居参观教学

7月17日上午,根据课程安排,菁英培训营全体营员来到大井朱毛旧居进行参观学习。

刘雅玲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旧居三件原物之一——读书石。这块石头尽管朴素,但它却承载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同志“走到哪里,就把学习思考带到哪里”的可贵品质,见证了一代伟人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

最让营员们铭记于心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自勉:“饭可以一顿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能一日不读。”

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初心使命

黄洋界保卫战遗址参观教学

大井朱毛旧居参观教学后,菁英培训营全体成员来到距大井约十公里处的黄洋界进行参观学习。历史上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

班主任刘雅玲老师从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入手,为学员们介绍了黄洋界保卫战概况。随后,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集体朗诵了《西江月·井冈山》,一同感受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随后,营员们前往参观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黄洋界的一声炮响,保卫的不仅仅是一个哨口、一座山,保卫的更是根据地的星星之火。正是在这条饱含民族血与泪的山路上,红军走出了通往民族复兴的革命之路。

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初心使命

“守初心·传家风——红军后代访谈”专题教学

7月17日下午,根据培训安排,菁英培训营全体学员参加“守初心·传家风——红军后代访谈”专题教学。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特邀袁彬少将之子袁晓刚老师、张蕴钰少将之子张旅天老师为学员们分享。

袁晓刚老师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父亲袁彬少将的生平事迹,袁彬少将出生贫苦,15岁就参加红军,五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作为红四军中的一员,他与战友们一同翻过冰雪祁连山,穿过茫茫戈壁滩;作为首批红军航空队队员,见证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分享最后袁晓刚老师还向学员们赠送由他编著的《鹰击长空》一书。

张旅天老师的父亲张蕴钰司令员是中国核试验基地开拓者,共和国第一任核司令。在分享会上,张旅天老师和学员们讲述了父亲挺进“死亡之海”罗布泊,建设马兰城的艰辛历程,以及与研发“两弹一星”前辈们的战斗情谊。

分享结束后,学员们邀请张旅天老师一同合影。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罗布泊早已不再是荒凉戈壁,放眼望去,那生机勃勃的绿洲正是中国辉煌成就的象征。

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初心使命

心得体会

带队老师陈永生老师

初心不变薪火相传

朱毛旧居,黄洋界上,物是人非,初心依旧在。

英雄楷模,革命后代,家风教育,薪火永相传。

冯文静

革命后代分享让我时不时眼眶湿润,感受到了军人家庭的家风和纪律,同时看到了在大局面前,革命军人舍弃小家的大家之风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赞扬、敬佩和传承。我们要在历史中看到未来,在坚定中实现理想。同时继承并弘扬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团结合作,勇于胜利的精神,学会吃苦,学会勇敢。

郭柏言

分享会上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句对联:无情无义无孝,尽职尽责尽忠。前辈们为了建设祖国,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去世前5小时仍在工作,为祖国鞠躬尽瘁的林俊德院士。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像林俊德院士一样的大国脊梁,默默无闻牺牲自我,才有今天强大的中国。他们,已经做了能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所能做到的一切!而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继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跑出青年一代的好成绩!

卢艺轩

今天下午,我们见到了两位革命伟人的后代,袁彬之子袁晓刚及张蕴钰之子张旅天。两位老人,用激情,用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父辈和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做人不畏千般险,做事不容半点虚”的警句,还是“将鲜红的热血洒在印板上,印出灿烂的国史”的誓言,都真实展现了革命前辈干尽惊天动地事,做好隐姓埋名人,挺起了新中国脊梁的伟大奉献精神。而今,新时代的我们定将坚持真理,坚守信仰,摒弃一切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成长为真正共产主义者,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

陆娇娇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遗址,黄洋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海拔多米,不仅青峰矗立,还时常云雾弥漫,宛若云海,同时黄洋界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要塞。黄洋界险峻陡峭,正是这险峭的地理优势才将红军不足两个连的兵力发挥到最大从而击退了国民党四个团,顺利获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火种,让中国革命走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还将一个个鲜活的红军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红军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时代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玥尧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林俊德这位为我国核试验奉献的开创者一生的写照,而像林俊德先生一样为我国核试验奉献的科学家们还有许许多多。

今天有幸能够听到张蕴钰司令之子张旅天向我们讲述从前马兰的故事。自古忠孝两难全,张旅天老师说其父亲张司令一生都在为核事业而奋斗,他将国家的事业看得高于家庭,一生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却很少陪伴家人。但家人们从不抱怨,他们知道张蕴钰司令是在为国家事业而奉献。

在核试验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先辈们不惧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在实验室刻苦钻研,我们国家今天的核事业才能有巨大发展。我们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的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红色研学告一段落

菁英学员收获满满

我们坚信在未来

青年一代必将

牢记红色精神肩负复兴使命

致敬百年峥嵘续写中国传奇

-yangzhoudaxuetuanwei-

策划

扬州大学大学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

菁英培训营

文案校对

杜沁妍王月轩陈竹

封面设计

陆锦楠

图片

王静娴朱舒晨裴璇叶文龙

编辑

郭南璇子郭悦

责编

王月轩

审核

陈佩沛陈永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