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屋纪事陈晓阳
戊戌年九月二十|.10.28 龙眼小说编号:LY02 龙眼屋纪事 文字/图片/影像?陈晓阳 创作时间:年 编辑:“龙眼小说计划”编辑部 这是个既普通又特别的房子,生土、泥砖、杉木梁、薄瓦、木窗棂,还有那两只眼睛,像悟空变的,在华南的稻田映衬下有那么点神采。里面有个天井,可以在那儿看大朵的云从山上的竹子头顶飞速地跑过去,风也会吹进来,很清爽。但是从村里远远看过去,它就那么无声息地,呆在田里。 亲手盖屋子的房东两口子年和老婆商量了很久,房东决定在自家田里盖一栋房子,从这个小山谷可以沿石头溪走到村里,孩子们都大了,围里的房间小不够住。在乐明要建一所房子,要动用全家大小左右邻舍的所有力量。建房子前要先选时间,一般要在秋冬时候,春夏时节雨水较多,不利于泥砖的晾晒;还要选地方,计划好要建多大的房子,要造多少泥砖,心中有数之后,便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泥砖要先选好一两分水田进行犁田,时间一般选在第二造水稻收割完以后,让耕牛把地里的泥踩得富有韧性,然后人们把泥挑到干燥的空地,倒进长约30厘米,宽15厘米,高20厘米的特制木格子里,接着用脚反复踩踏,像搓面糊般把黄泥踩得足够有筋道,同时尽力把空隙间的空气挤出来,做出来的黄泥砖才能结实牢固。把木格子中的黄泥踩踏好以后,用脚把面上的泥抚平,木格子往上一提,与泥巴完全分离,一只泥砖就完成了接下来,就得不断重复上述的工序,一只只泥砖平放晾晒直至坚硬以后,还要把它们竖起来,用铲子把泥砖底下多余的部分铲平,修整完成后的泥砖便可用于建房。精妙。房子最接近地面的部分用小石头和黄泥混合砌起来,地基更加结实,遇到大洪水也不担心,砌到约一米高的时候再用打好的泥砖接着往上叠,一直到需要的高度。为了加固墙面,有的还得采用了“钟墙”的方法,用两块木板按一定的距离夹紧,把石灰、沙、黄泥等材料混合在一起灌倒于木板之中,再用木棍把木板中的材料锤结实了,待材料干了以后取开木板,墙上便形成了一层牢固的“保护层”,墙也就大功告成。以前乐明村哪家建房需要木材,便会挑上一个晴天,喊上几个妯娌,有空瓦片是建房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过去乐明村的村民要用瓦片,需到村里的瓦窑去买,家家户户用的瓦片都是同一个窑里烧出来,样式也非常一致。用瓦片和木材盖好屋顶以后,村民们还会用硬一点的红砖在屋顶压一圈,防止瓦片被吹落。盖瓦完成以后,一所泥砖屋就基本成型了。[1] “雁过拔毛”的理事长年绿芽理事长蔡总是个有着神奇能量的人,她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主要从事乡村妇女儿童发展的基金会。和大部分公益机构一样生存不易,她们努力地为公益事业“雁过拔毛”,热情地招引相熟的新认识的朋友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贡献点余力。第一次跟她上山的时候,大广高速还没修好,我们到了温泉镇以后从黄龙带的山门上山,山路被修高速公路运水泥沙石的泥头车压坏了,需要左右扭动来保护腰部不受伤地颠簸,转了九十多个弯才到村里,路程很漫长。路上一边听她不停嘟囔自己发神经,为什么好好的上岸企业家不做,跑到这个鬼地方来;但是一看到路边美丽的竹林和跨过风景秀丽的水库堤坝时马上又说,我也不是傻的,风景还是很美的,现在鬼佬们也不兴满世界到处去做观光客,反而喜欢每年去同一个地方,找到另一个熟人社区,换换风景就好,还说黄龙带水库的湖里水很清澈,有很洋气的皮划艇教练在那里教学生。 作为“路过的大雁”被蔡总拔上山,其实她只是想我带学生来帮村里画画墙。但我因为一直在华南做田野,领略过乡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乡村里只要政策不折腾,他们基本是自足的,而且“地胆们”知道很多我们不懂的地方性知识,所以拖了一年多我没什么动静,是因为觉得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事情。她觉得很奇怪,终于在第三次约我参加绿芽活动时忍不住问起来。我跟她说乡下其实不需要我们的这种艺术,除非可以教村民自己画,因为在这个广州北部山区的贫困村,村民们还没赚够日常生活需要的钱,看病读书都是问题,画墙对他们没什么意义,不过是拍照片宣传好看。 各路专家年绿芽改造了村里废弃的小学作为基地,有办公室、会议室、咖啡厅、民宿,设计是由广州颇有名气的私房菜馆米库的老板小米捐助,这位美食专家还教会了“美厨娘联盟”的阿姨们如何摆盘和减淡菜式的口味,让阿姨们在自己组织的“源味厨房”工作,就可以增补不少收入,回家跟老公说话都大声了。 绿芽基金会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灵魂人物,最让人惊讶的是做乡村妇女研究的邹博士和从苏州来的的社工硕士苏州人小强,他们都受过人类学民族学训练,做社区工作如鱼得水,破冰如破竹。他们和村长、村民很熟络,走过谁家门前,村民都很客气地喊“入来饮茶”,邹博士看上去斯斯文文,但是最清楚基金会和村里的各种在地的各种套路;而小强总是能让村里各种空间立刻充满欢快气氛,并骑着他的“驴牙N号”电动车在村里飞驰,忙着组织村民们学习做本地农产品品牌“良源物予”,村民小组成员不但要学生态种植,还得学word软件打字和经营微店。 台湾来的蔡博士是位微生物农学专家,他带来很厉害的益生菌菌种,教阿姨们用厨余果皮和碎草树叶做生态堆肥,去到堆肥房的门口,他会蹲下来把手一下就铲进堆肥里,捧起一捧正在发酵乌黑的肥料,放在鼻子前轻嗅,和我们的专家有点不一样。 担心被机器人抢工作的玲姐年玲姐娘家在肇庆,在城里打工时认识了老公,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孙女回到村里生活。有一次分享会我在场,玲姐说了一句很惊人的话,大意是以后的工厂都用机器人了,我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时,不能留下一块全是化肥农药污染过没法再耕种的土地给他们,所以要参加生态种植。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六零后的农妇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打工妹”,她们在城市里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有些也在城里做家政和工厂里的工作,她们和我们并不是陌生人。 当蔡总告诉我村里阿姨已经开始捡垃圾,自己做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时,我觉得绿芽还是挺厉害的,而且也证明村里的阿姨们是真的不太一样。爱干净是一种美德,对于乡下来说更为珍贵,在看见村里两三岁的小娃娃都会翘着小脚丫踩开垃圾桶的踏板丢果皮时,我们决定可以来乐明帮忙了,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看看能为困顿的乡下生活创造点不一样的东西,因为爱干净的孩子的未来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应该去体会到更多与美有关的东西。 在老家盖不成图书馆的小保哥年年以后,小保哥辞了美院教师的工作,去北京租了工作室做独立艺术家,往返于京广两地。春节回来,我们聚会时说起北京的工作室总是因为土地开发而被迫搬迁,让他也很烦扰,觉得在哪里都没法安心地做艺术家。他的老家在粤西雷州,16岁以后因为学了绘画可以离开乡土到美术学院读书,从此经历了和家乡的年轻人不同的命运,而这些缘分很大一部分因为小时候遇到图画课老师的鼓励,他很清楚一点点的文化资源对于乡间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他曾试图用家里的地为村里盖个图书馆,但是得不到什么支持和认可,连妈妈也不赞成,觉得他还是先给家里盖个大房子靠谱。而我那时已答应做些帮助乐明的事,在听到他的故事时,感觉突然有些眉目,也许我们可以在乐明跟公益机构合作一起试试,看看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为乡村真正做点事的方法。 艺术家的眼睛厉害,到乐明两次,他就看上了龙眼屋。后来我们决定以乐明作为流溪河源头的地理特征,进一步引申为山野作为艺术创作之源泉的意念,将这个计划命名为“源美术馆”,计划的起点是先建设一个公共空间可以展开相关活动,龙眼屋以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成为最佳的选择。 “巡山”小五年第一次上山见到小五、小六、小七的时候,它们还是佰军叔家的三个小奶狗,后来小六跟大人们去爬通天蜡烛山不小心走丢了,小七不知给了谁家,就剩下小五长大,变成乐明村的网红。中华田园犬小五,情商高但不爱洗澡,即使村子里到处都有清澈的小溪,里面还有鸭子和鹅们在游泳,它也没有兴趣,但它背上的毛里还是经常会藏着草的种子什么的,都快发芽了。 它会陪着绿芽驻地工作的姑娘们加班到深夜,还要呲牙咧嘴叫唤着穿过村中一众恶狗的地盘,护送姑娘们回住处。而它最厉害的本事是带着客人去“巡山”,每次我们带新来的朋友们去山上或稻田里走生态径,谁也没喊它,它就会神奇地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出现在我们前面带路,而且它知道去我们去想去的地方,有时候它跑的太快了,也会停下来等等回头看,所有去过乐明的人都认识它。 从云端下来的摩天楼结构专家年容柏生建筑结构事务所是全球排第六的专业事务所,他们有厉害的容老院士坐镇,又有一大班国内最顶尖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专家,平时都在做三、四百米以上的摩天楼,经常朋友圈发的都是广袤的飘着云朵的工地大片。他们做过广州东塔西塔广州塔的监制顾问,一间土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太小儿科。他们这些年快速成长,也开始做公益,并且曾经发起了一个叫做“安筑计划”的大学生暑期乡土原生建筑调研的项目,成果斐然,但是精彩的研究并没有相关的落地实践,因此当我们设想了龙眼屋改造更新的构思时,他们表示很乐意参与到龙眼屋的改造中来。 “尝百草”的艺术家们年四十年的老房子,打开时里面都是青苔和野草,很多人的、风雨的、山野动植物的痕迹在里面重叠,不知从何下手,也许不改也可以,不如我们和艺术家们一起试试,不改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创作和艺术活动,通过遇到的问题,就知道怎样改了。因此,在这一年的深秋最美的季节,来了五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李响、玛丽、普耘、游其、许越。他们在一个月的生活里发现了无数“本地秘密”,从山野间无数可食用的物种开始,到村里阿姨、大叔、年轻人和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细节,龙眼屋从地理坐落到泥砖缝隙都被艺术家充分考虑,我们也跟着理解如何为乐明建造“合用”的美术馆。 爱干净的策展人年樊教授是很怕乡下的,她总是会嫌弃村里的道路有灰尘泥土。但是从一开始每次我们邀约,她就会很好奇地自己开车两小时绕九十多个弯的山路上来乐明,而且她总是看一眼就理解了我们于这个村落社区人群的种种关联。她总说来看望艺术家,这里是她的田野,可能会指向一种面向未来的艺术史写作,从这一点看,乡下好像又不那么土了。 作为旅行家的建筑师年建筑师钱教授是位旅行家,她在世界各地的旅行摄影通常用于拉仇恨,当我们把这座老房子交给她时,就知道可能是一种为难和挑战,因为这种改造设计并不产生风景上大的改变,改变的是进入这个空间里的人,我们要依赖她的设计创造一种村里过去没有的聚会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要符合乡村土地管理的各种规则,两年间她的团队围绕龙眼屋几易其稿,又是后话。 被摆上台的发起人年 九月初九那天,因为要帮绿芽和唯品会合作项目拍宣传片又到乐明。基地那边绿芽的姑娘们在为村里老人们热闹过重阳节,我们则听从摄制组安排,在镜头前不那么自在地说说为什么要和村里人一起改造龙眼屋,为了这个老房子我们那点矜持算是全耗光了。我和保哥都带了自家孩子来,因为也要陪伴,他们在山里倒是开心的,要么帮忙布置会场跑来跑去,要么忙着满山去铲土。山上的风开始清凉,村那边被除草剂破坏的小溪两岸总算长出了点绿色,让人不至于坏了信心,去龙眼屋路上小溪里的菖蒲茂盛,只是水位有点下降,但胜在比夏季清冽。 一个月后我们要开始让龙眼屋涅槃重生,天真地想改变它的命运,也不知能不能获得此间神明生灵相助,到目前来说,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进展还算顺利。我家娃爹因为爱拍鸟,经常跟着来,我也便宜得了司机,更因他的镜头看见乐明溪山的细节,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艳丽小鸟,还有尾巴并不蓬松的本地松鼠,让人莫名惊讶感动,山的阻隔让这里的人在其间讨食不易,但自然却充满茁壮的生机。 开大会的村民年龙眼屋改造完成了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动工前房东家却突然说担心拆卸后的泥砖可能不让再盖回去,因此不得不从头修改整个设计,这事让所有参与的人都很沮丧,但是大家也知道这本来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好事总是多磨,为了成功建造属于乡村的美术馆也许应该向当地的主人们求助一起决定,就和绿芽商量不如和村民代表开个会问问意见,如果他们无所谓,我们暂停也不要紧。但是开会那天,村书记和二十多个村民代表都来了,结果比预料好很多,在绿芽和建造专家讲解了改造的方法和目的后,村民不但理解还表示支持并盼望,而且因为我们看上了龙眼屋,他们察觉到老的泥砖房可能还有价值,村里的人已经不再那么着急地要把剩下的老房子扒掉,只是笑嘻嘻地问什么时候艺术家也去帮忙给他们一些主意,包括自家正在建造的围墙,还可以怎样更好看。 有泥砖屋情节的吴师傅年雨季差不多的时候,龙眼屋正式动工了,在远离市区的乐明施工,当然是曾经在那里做过工程的吴师傅最有发言权。好在这位秀气的四川人也有泥砖房情节,我们几乎不用担心工地上各种事项和具体的施工细节,他比我们更懂乡村盖房子的逻辑。这次改造为龙眼屋带来了明亮的门口和开敞一些的空间,虽然开工后房子就垮了一角,也证实建筑师和房东对屋子牢固程度的判断,立刻由结构专家指导补救和加固,三个月后,这栋画着两个龙眼睛结实好用的泥砖工坊就完成了。 帮忙修理角柜的木工老师年因为跟着艺术家驻地,我们当时发现村里有很多好看的旧实木家具,黄婆婆家有个书桌和北欧的一个著名款式非常相似,但是这些都是村里三四十年前的东西,那时北欧设计应该还没今天那么普遍。他们每家都有几件,或新或旧,经常在村屋的拐角一只青花风格的柜子突然就那么惊艳地歪在那里。我们把其中一只颜色特别戏剧化的角柜带到广州,找木工老师雷华修理,后来又研究复刻了几个,在广东美术馆和华美术馆展览,大家都很惊异在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乐明,会有这样的发现。 而顺着角柜的源流,我们也了解到过去乡村生活中制作家具的生态和木工的传统,认识了当地几位热爱木工想延续父辈手艺的村民,因此我们在咨询了美术学院的家具设计专家后,一个现代木工房的建设计划就委托给雷华老师。现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我们应该已成为广州附近拥有第一间非盈利的现代木工房的传统乡村,也成为了一间在田野中间拥有木工房设备和公共木工课程的美术馆。 [1]泥砖房建造过程摘自“乐明村老人口述史”,访谈由绿芽志愿者协助完成。 江岸三村,视频影像,0056 启动时间:.12.10- 本期艺术家:陈晓阳 讲故事的人。 文学顾问:樊林夏循祥 联合发起人:陈晓阳银坎保 编辑:“龙眼小说计划”编辑部 主办:源美术馆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 特别支持:黄洋胡尹萍贺勋戴陈连杨欣嘉刘成瑞 文俊杰普耘秦晋耶苏黄成李泊岩张昭杨义飞 钟嘉玲银坎保汪凌董金玲黄嘉彦林于思韩馨逸刘庆元周一陈晓阳(名单将随着新作者的加入不断更新) 注: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源美术馆"所有 “龙眼小说”往期回顾: 明代长颈鹿 耶苏龙眼小说编号:LY 时间的终结 黄洋龙眼小说编号:LY 一条碎花床单 刘成瑞龙眼小说编号:LY 两篇日记 文俊杰龙眼小说编号:LY00 姐夫 普耘龙眼小说编号:LY 我的相机不能用了 李泊岩龙眼小说编号:LY 南边纪事 杨欣嘉龙眼小说编号:LY 豹猫 秦晋龙眼小说编号:LY 人对自己的器官是极度功利的...|胡尹萍龙眼小说编号:LY 一次死亡|张昭龙眼小说编号:LY 籍贯|杨义飞龙眼小说编号:LY 虎门大桥|黄成龙眼小说编号:LY 读风景的人|钟嘉玲龙眼小说编号:LY 孤岛|银坎保龙眼小说编号:LY01 翠竹|戴陈连龙眼小说编号:LY 终身患者|汪凌龙眼小说编号:LY 问答|贺勋龙眼小说编号:LY 今夜也是狂欢节|董金玲龙眼小说编号:LY 三个故事|黄嘉彦龙眼小说编号:LY 四悸|林于思龙眼小说编号:LY 代号E-1|韩馨逸龙眼小说编号:LY 一个充满情趣的老哥萨科|刘庆元龙眼小说编号:LY 看不见的山|周一龙眼小说编号:LY 源美术馆 公益艺术行动平台 投稿邮箱:yuanmuseum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9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验学习王任之治肝法学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