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爱学的皮科人:

勤劳“贪才”的您们,

用要要要、

学学学的伟大意念,

成功治愈了小麦的懒癌!!!

So,干货来啦!!!

◎图片来自:优麦会讯

干货来啦,干货来啦,干货来啦~

年3月30日下午2点至6点30分,由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主办,南医院承办的“年度第一期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疑难病例讨论”成功举办。本次讨论会由南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广州市皮肤病研究所、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对15个疑难病例进行了热烈讨论。特邀德高望重的名老专家顾有守教授、许德清教授、谭仲楷教授进行病例精彩分析与点评。

点评专家

顾有守教授、许德清教授、谭仲楷教授、杨斌教授、陈永锋教授、骆丹教授、刘晓明教授、罗迪青教授、齐庆教授、潘慧清副主任医师等。

汇报人:杨赛住院医师

南医院

患儿:男,4岁。

主诉:臀部、双下肢肿块伴疼痛12天。

现病史:

患儿奶奶代诉,患儿于12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下肢红丘疹。丘疹迅速增大并隆起呈半球形,最大者约鸡蛋大小,中央自行软化、破溃,触痛明显,自发痛不明显,挤压可见脓血性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多,发展至对侧及双侧臀部。伴发热,最高达38.2°C,呈间歇性,数小时可消退,无畏寒寒战等其他不适。遂就诊当地诊所,给予治疗3天(诊治均不详),皮损加剧,遂就诊我院,门诊拟断“多发溃疡查因?”收住我科。

患儿起病前8个月有狗咬伤后注射疫苗病史,起病前2个月搬住至农村,无明确虫咬病史及其他外伤病史。

入院体查:T:36.4℃,P:次/分,R:23次/分。心肺腹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右侧腹股沟可扪及个别肿大淋巴结,质软,压痛不明显,活动性可。臀部、双下肢后外侧大致对称性散在分布数个圆形、类圆形扁平肿块,约2.5~5cm×2.5~5cm大小。质软,周围可见约5mm水肿性红晕,境界清楚,肿块基底大,部分中央软化破溃,可见脓血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增生,触痛明显,无明显异味。右外踝上方可见一颗蚕豆大小红丘疹。针刺试验阳性。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验及检查:

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肌酶、降钙素原检测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总抗体、TPPA、HIV抗体: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61↑10^9/L,血红蛋白.00↓g/L,血小板计数.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98↑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2.39↑10^9/L。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1﹪中性晚幼粒细胞。

风湿3项:抗O.00↑IU/mL,C反应蛋白.50↑mg/L,血沉95↑mm/h。

免疫五项:C40.72↑g/L(0.17-0.48)。IgE定量.9↑IU/ml。

自身抗体:ANA定量:1:阳性:细颗粒型。

病理诊断报告: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少量细胞核较大,PAS染色(-),抗酸染色(-)。

病理诊断:1.嗜中性皮病2.建议免疫组化,除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3、建议细菌及真菌培养。我院免疫组化结果回报:LCA(+)CD20(-),CD79a(+),CD3灶性(+),CD4小灶(+),CD8散在少许细胞(+),CD68散在组织细胞(+),CD30(-),CD56(-),ALK(-),TiA-1强阳性,MPO强阳性,Ki-67约30~40%。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感染可能性大,要排除造血系统肿瘤皮肤转移,建议会诊。

医院病理会诊:MPO(+),CD43(+),CD(+),CD30、CD和CD均阴性。原位杂交EBER(-),认为从发病情况和组织学表现,均不支持肿瘤性病变,可符合嗜中性皮病坏疽性脓皮病改变。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反应性增生。细菌培养(溃疡面):无菌生长。分枝杆菌PCR(溃疡面):阴性。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溃疡面):可见极少量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培养(病理组织):无菌生长。分枝杆菌PCR(病理组织):阴性。真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培养(病理组织):阴性。胸片及腹部泌尿系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诊断:嗜中性皮病?坏疽性脓皮病?

入院后诊疗经过:泼尼松1mg/kg.d*17天(年12月31日~年01月16日)抗炎、人免疫球蛋白2.5~5.0g/d*7天(年01月01日~年01月07日),先后予以头孢呋辛钠0.3gQ8h*8天及头孢哌酮钠1gQ12h*8天抗感染、局部清创抗菌等护理,患者肿块较前明显变平,分泌物减轻,但部分肿块向周围潜行扩大,周围隆起明显,于年01月16日将泼尼松量加至2mg/kg.d*8天(年01月16日~年01月24日),再次予人免疫球蛋白2.5~5.0g/d*8天,及氨苯砜2mg/kg.d抗炎治疗,加强局部护理等,患儿肿块进一步变平,疼痛减轻,肿块周围部分有向心性愈合倾向。

出院情况:臀部各一2.5~5.0cm×2.5~5.0cm大小暗红红斑块,表面附有灰黄色痂,双下肢散在数个大小不等溃疡面及绿豆大小红丘疹,左膝下方一融合性溃疡约12cm*5cm大小,周围轻度隆起,中央溃疡面平,表面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挤压可见少量脓性粘稠物,境界清楚,基底平。

讨论目的:诊断及治疗。

讨论意见

1.根据患儿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2.坏疽性脓皮病主要依靠临床诊断,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皮损潜行性坏死性边缘及愈后筛孔样瘢痕具有特征性。需除外感染诸如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皮肤结核等,同时应进行系统检查,明确是否伴有潜在内脏疾病,尤其对于治疗抵抗的患者。常伴系统性疾病为炎症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应注意随访。

3.治疗上糖皮质激素仍为一线治疗,一般1-1.5mg/kg/d,儿童可适当加量至2mg/kg/d;IVIG为二线治疗;免疫抑制剂诸如环孢素、骁悉等均可使用;应加强创面的清创护理。

汇报人:黄晓雯主治医师

医院

患儿:男,4岁

主诉:躯干、四肢溃疡伴痛3月,臀部丘疹伴痒1周。

现病史:3月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疼痛性肿块,伴发热,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破溃,后于四肢陆续出现类似皮疹,年12月26日于外院行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分泌物真菌/细菌培养、骨髓细胞形态分析等检查,病理结果提示:嗜中性皮病,其他结果无异常。开始予甲泼尼龙1mg/kg/d,后加量至2mg/kg/d,人免疫球蛋白2.5-5g/d,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等药物治疗。住院1月余,肿块较前变平,分泌物减少,但部分溃疡仍向周围潜行扩大。年1月24日出院,出院后继续予甲泼尼龙16mg/d、氨苯砜、希克劳等,溃疡未见明显改善,年2月8日于我科住院治疗,我科予甲泼尼龙20mg/d,人免疫球蛋白5g/d。住院近1月好转后出院,继续甲泼尼龙20mg/d治疗。年3月24日患儿因臀部丘疹伴痒1周再次就诊于我科。

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回复:白细胞13.96×10^9/L、血红蛋白g/L;生化结果回复:白蛋白34.0g/L、补体40.62g/L;取新发小丘疹进行真菌/细菌镜检,结果显示:马拉色菌孢子(+),未见细菌。

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2.马拉色菌毛囊炎。

讨论意见:

1.此病例为上一病例的后续治疗回馈,治疗后臀部示显著的筛孔样瘢痕。

2.因治疗抵抗,应注意系统性疾病诸如炎症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筛查,治疗随访。

汇报人:王梦蕾

医院

患者:女,38岁。

主诉:面部肿物2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颌出现约“绿豆大”的淡红色皮疹,无突出皮面,偶有轻微瘙痒,挠抓后出现脱皮,皮疹渐扩大,约“蚕豆大”,突出皮面,医院就诊,予“鱼石脂软膏外涂”治疗,无好转,自行“针刺皮疹”,渗血,1医院就诊,皮肤病理活检示“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多量异物巨细胞样炎症细胞”,予“青霉素万u静滴Bid”治疗10余天,无好转,术口不愈合,皮疹增大,伴针刺样疼痛,可忍受,右面部新出现约“绿豆大”的同样皮疹,医院就诊,免疫组化:CD3(部分+)、CD20(部分+)、GrB(+,个别)、CD56(-)、Ki-67(+)、IMP3(-)、CD68(组织细胞+)、CD34(血管内皮+);特殊染色:PAS2号、3号(+)。考虑“真菌感染:放线菌待排”予“头孢类药”静滴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皮肤肿物增大,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皮肤肿物:真菌感染?”收住院。患者起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

查体:下颌部约5x3cm大小的皮肤肿物,表面结节状,中央约2x2cm大的溃疡,边缘规整,基底平,潮润,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周围少量褐色鳞屑,右面部约0.5cm到4x3cm大小的多个皮肤肿物,表面结节状,表面3个约0.5cm大小的白色小脓疱,肿物皮温稍高,质中,无压痛,左颈部2个约绿豆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活动好,无压痛。

辅助检查:

分泌物涂片:未见真菌、未见细菌。

抽脓液细菌、真菌培养:未见真菌、未见细菌。

抗酸菌涂片:阴性。

结核菌-DNA:阴性。

血常规:WBC12.16x10*9/LNEU10.07x10*9/L

尿常规:WBC弱阳性、细菌+

大便常规:正常。

血管炎二项、自身抗体十四项:正常。

术前四项:正常。

尿素氮:2.2mmol/L肌酐41umol/LCK19umol/LCa2.18mmol/L

CRP44.06mg/LC40.49g/L血清总补体67.5u/mL

ESR68mm/1h

真菌D葡聚糖:阴性。

PCT0.ng/ml

南方医科大学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加做特染:1、2、3号AAS、PAS、GMS、Gram染色均阴性。

诊断:慢性脓肿。

讨论意见:

妊娠相关Sweet综合征诊断明确,诊断及治疗均很精彩。

汇报人:吴芳芳研究生

南医院

患者:女,26岁。

主诉:全身散在红斑,水疱,结痂26年,反复加重5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生后1月余出现躯干红斑,水疱,脱屑,未行特殊处理,皮损自行愈合。随后患者反复出现红斑、糜烂、结痂,多次于院外就诊,诊断为红斑角皮病(具体治疗不详),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夏季减轻,皮损可自行愈合。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脱发,后渐出现头面部、躯干、四肢散在脓疱,结痂伴瘙痒,双手足出现红斑,脱屑,未行特殊处理,皮损逐渐加重,累及外阴及肛周,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门诊以“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家族史:其父母近亲结婚,兄妹四人,两个哥哥有类似病史,其哥哥曾在外院就诊,行病理活检诊断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专科情况:头面部可见边界清楚红斑基础上弥漫性厚层油腻性黄痂,伴散在脓点,头皮可见新长的稀疏头发;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红斑,水疱已结痂,伴少许渗出;双手足可见片状红斑,伴片状脱屑;外阴及肛周可见红斑基础上浅表糜烂,伴渗出,部分结痂,边界清楚。

辅助检查:面部、外阴、口腔未见念珠菌、癣菌,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尿素氮2.46↓mmmol/L;尿白细胞(WBC)2+↑Cell/uL,尿酮体(KET)1+↑mmol/L,尿白细胞计数(WBC)92.80↑/ul,尿小圆细胞(SRC)11.7↑/ul;红细胞计数3.74↓10^12/L,血红蛋白.00↓g/L;白蛋白38.5↓g/L,碱性磷酸酶13.0↓U/L;IgG16.97↑g/L,C反应蛋白7.20↑mg/L;血糖、电解质、凝血4项、血脂、TRUST、HIV筛查、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微量元素、血沉、疱病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25-羟基维生素D22.2ng/mL,25-羟基维生素D36.9ng/mL,25-羟基维生素D,D2+D39.1ng/mL;乙肝两对半: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免疫5项:IgG16.97↑g/L;淋巴细胞免疫分析:NK细胞/淋巴细胞(CD16+56+/CD45+)3↓%5.6-27.0。外阴细菌培养鉴定+药敏:未分离出致病菌;心电图、B超、胸片均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结果:表皮融合性角化不全,较多嗜中性白细胞聚集,颗粒层棘层部分增厚,灶性海绵水肿,小水疱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内见嗜中性白细胞,管周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嗜中性白细胞,部分胶原见散在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抗酸染色(-)。免疫荧光:血管壁C3沉积。病变主要呈角层脓疱改变。病因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请结合临床。

目前诊断:

1.肠病性肢端皮炎?2.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入院后治疗:予脾多肽调节免疫,甘草锌补锌,补充维生素A,局部给予红霉素溶痂,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复方多粘菌素和湿润烧伤膏外涂。

讨论目的:

1.明确诊断;

2.指导下一步治疗。

讨论意见:

1.根据患者家族史、皮损主要发生在腔口周围及四肢末端、主要表现为红斑、角化性斑块、水疱、糜烂及结痂,伴有脱发,并且给予补锌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可考虑肠病性肢端皮炎,但患者缺乏腹泻症状,血清锌在正常范围内(文献报道血清锌可正常,但皮损部位锌浓度降低)。

2.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锌缺乏症,临床表现为“肢端皮炎、脱发、腹泻”三联征。可进一步行编码锌转运体的SLC39A4基因检测。

3.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家族史,某些特殊类型的鱼鳞病需要进一步排查。诸如角蛋白源性鱼鳞病(表皮松解性鱼鳞病、浅表性鱼鳞病)等,可行相关基因如角蛋白1、角蛋白10及角蛋白2e的检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优麦医生APP

薛汝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丸说明书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