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暖和,各种呼吸道疾病也呈现上升趋势。为此,提醒家长在季节变化的时候要注意护理,以免发展为小儿疾病。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小儿肺炎有典型症状,也有不典型的,新生儿肺炎尤其不典型。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目前可通过疫苗预防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病因:

1.产前的胎儿生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如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2.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小儿肺炎临床表现:

1.轻型肺炎

(1)发热大多数较高。 

(2)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3)呼吸道症状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分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4)全身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2.重型肺炎

(1)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发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啰音。

(2)循环系统症状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

(3)神经系统症状①烦躁、嗜睡、凝视、斜视、眼球上窜。②昏睡,甚至昏迷、惊厥。③球结膜水肿。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⑥前囟门膨胀,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称为中毒性脑病,严重者颅压更高,可出现脑疝。

(4)消化系统症状患儿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便血,肠鸣音消失,中毒性肠麻痹以及中毒性肝炎。

(5)酸中毒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小儿肺炎并发症:

小儿肺炎只要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病儿可很快康复。但重症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气胸、缺氧性脑病、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

此外,小儿肺炎还可以并发肺不张,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症等,所以小儿肺炎既为一常见病,又为一危重症,故家长要注意预防和护理。

小儿的肺炎与感冒区别:

生活中,孩子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的症状,这到底是普通的感冒还是肺炎呢?很多家长都分不清楚,大多数的人都把他当做感冒来治疗,有时候会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对此,下面就来教大家如何简单的辨别小儿肺炎。

三步教你辨别小儿肺炎:

第一步:听

与普通的感冒咳嗽相比,肺炎患儿的咳嗽声音更为剧烈、频繁、有深度,而且有痰,家长们如果发现宝宝的嗓子里总有呼噜呼噜的带痰声,很有可能是肺炎。

第二步:看

首先看鼻翼,肺炎患儿的鼻翼扇动,鼻子总是一扇一扇的。其次看胸廓,宝宝吸气时胸廓出现凹陷是肺炎的症状之一。家长们具体观察宝宝的锁骨上窝、肋间隙以及剑突下(胸骨最下面)三个部位。

第三步:观察

肺炎宝宝精神状态、食欲特别不好,普通发烧的孩子烧退之后就会精神,但是肺炎患儿即使退烧也没精神,而且烦恼易怒、食欲下降。宝宝感冒发烧一般3天左右会好转,如果发烧时间长,持续5~7天时,家医院进行检查了。

综上所述,辨别小儿肺炎只需要三步,通过听宝宝的咳嗽的声音,看宝宝的呼吸情况,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小儿肺炎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成长。

小儿咳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病机复杂多样,认为小儿阳气怯弱,娇嫩不实,寒邪易侵;寒邪闭肺、肺失宣肃是发生咳喘的主要原因。阳气怯弱,气血运行推动力弱,体内代谢产物因而停蓄,痰瘀由此而生,所以治疗咳喘时在化痰散瘀的同时亦应考虑温阳益气;阳怯气弱的同时,小儿的脾胃功能更显怯弱,积滞相应就会同咳喘并存,故在治疗咳喘时消食导滞法常同时并进。

1.阳怯寒必侵

这里的阳是指小儿与生俱来的阳气推动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中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实指阳气,也就是说人若能保持五脏“元真”运行通畅,即可保身体平安、和谐、健康。清代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也认为“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传真》载“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医法圆通·自序》提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近代名医徐小圃认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的能力”。由此可以认为,阳气怯弱既是小儿百病由生之根,更是咳喘发生的内在原因。既然小儿咳喘的内因是阳气怯弱,所以其咳喘首当是寒邪犯肺。《素问·咳论篇》云:“其寒饮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寒主收引,寒邪闭肺,出现咳嗽、呼气不畅、鼻塞、涕阻等肺气郁闭的表现,故治疗就当给以辛温宣肺法。

2.气弱痰瘀生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小儿从出生到发育成长为成人,气伴随其一同成长,由幼稚逐渐成长为成熟、强盛,升、降、出、入仍然是其气运行的基本形式。但气化功能是有别于成人的,由于小儿离开母体后,五脏功能均是刚刚启动运行,外不适应自然空气和环境,内不适应饮食,其体内物质新陈代谢以及废物的排泄等都与成人截然不同,这里都可归结为“气弱”。

气弱应是小儿生理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曰:“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前人均已认识了小儿气弱、易被邪侵的一面,其病理产物以及废物的排泄易产生痰瘀,以致小儿咳喘复杂多变,缠绵难愈。

而肺气稚弱,气化能力对于小儿自身生长发育尚且自顾不暇,倘遇外邪侵袭,肺气被郁,津液代谢输布障碍,痰液形成,阻塞气机,升降失司,清浊失调,不能行血而生痰,痰阻肺络、气道,轻则咳逆频作,重则气逆喘息。“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一旦有瘀血和痰浊,必然导致津血互化互渗的功能受阻,造成痰瘀交阻于络脉,《血证论》“须知痰水之壅,由于瘀血使然”,说明痰瘀一旦形成,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痰瘀互生的恶性循环。明代罗周彦《医宗释言》说:“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互结,导致小儿咳喘变症多,病情反复。

3.咳喘积滞并

早在《内经》就有“食于胃,关于肺”的相关内容记载,历代医籍亦有补充发挥,到《医学入门》提出:“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说明积滞引起咳喘的病因古代医家早有认识,积滞初起亦多寒,损伤脾胃阳气则生痰而咳喘。

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饥饱不知自调,若喂养不当,或贪吃过量,或过食肥甘难以消化食物,或过用苦寒药及抗生素,尤其是冰箱的普及,小儿嗜好冰镇饮料及食物,使寒凉冰伏于胃,极易损伤脾胃阳气。正如《诸病源候论·宿食不消候》指出“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客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

脾胃阳气被遏,温化水湿功能受损则酿湿生痰,上渍于肺,肺失宣肃则为咳喘。饮食过量,超过了脾胃的纳化能力,致使饮食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导致气滞湿生,酿生湿痰,痰湿犯肺,肺失宣肃而成咳嗽。《医学入门·痰分新久》记载:“人之气血为病,而不知痰病尤多生于脾……若挟食积淤血,遂成窠囊痞块,又名食痰。”《石室秘录·痰治法》也说:“上焦之痰,原只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气肃,何致火之上升乎?”

积滞引起气滞,气逆犯肺,肺失宣肃则为咳。饮食积滞于胃,影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气机升降失常,继而导致肺气壅滞出现咳喘。《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亦说:“肺主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此为邪搏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是为有余,故咳嗽而上气也。”积滞蕴久而化热化火,上炎侮肺,肺失宣肃则为咳。《儒门事亲·咳分六气毋拘》说:“火乘肺者,咳喘上壅,涕唾出血,甚者七窃血溢,非火咳之乎?”《血证论·咳嗽》亦说:“五更咳嗽,为食积之火至寅时流入肺经。”积滞亦可成瘀,瘀血内停,肺之气血运行不畅则咳嗽。食积内停,胃的血运不畅则成瘀,加上“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易出现肝旺困脾之证,因而加重瘀血内停。肺气运行需血的载动,血停则肺气失宣而咳嗽。

小儿的咳喘与哮喘区别:

中医里面,咳嗽引起喘,中医叫咳喘,主要是说咳嗽得厉害了,会出

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的,不能平卧。

此时用听诊器听诊,当然也会听到哮鸣音,但是中医并没有立刻归入哮喘,而是叫咳喘,这主要是因为痰阻于呼吸道,导致的呼吸不畅。

比如:在中医儿科教材中,此证为“肺炎喘嗽”,其实就是咳喘,具体的症状为“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可见,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是有个单独的分类的。

所以中医一般用治疗感冒和咳嗽的方法来治疗,对于外感导致的,寒证用宣肺止咳散寒的思路,对于热证用清热化痰的方法,一般用的药都是普通的治疗咳嗽的药物。

当然,对于病重患者的虚性咳喘,会采用补的方法,但是一般这种情况老人多见,儿童很少的。

中医所说的哮喘,一般是典型的哮喘,通常是有宿根,发作的时候哮鸣音明显,喉咙里面发出明显的哮鸣音,这是哮喘,有的是受风寒引起,有的是吃鱼虾盐卤等都会引起。

这在中医儿科学中也有特别的定义。

现在,很多孩子在患了感冒之后,有因为治疗不当,咳嗽明显的,孩子呼吸道娇嫩,很容易就变成咳喘,此时仍然要用治疗咳嗽的方法,治疗感冒的方法,把孩子的感冒治疗好,同时止咳,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孩子身体恢复得一般是比较快的。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医院,西医医生一听诊,用听诊器在胸腔听到了一些哮鸣音,很容易就诊断为哮喘,然后,立刻使用激素。

这主要是因为,在西医里面,没有咳喘这个说法,西医的儿科学中对外感引起的喘的重视不够,他们比较重视哮喘,基本上只要是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就基本可以算是哮喘了。

如果仔细追究,其实西医儿科也是有严格的检查诊断规定的,比如儿童哮喘,需要听诊双肺听到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即可疑病例需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者方可确诊。

这样,这些孩子就被定为哮喘患者,然后激素治疗,有很多孩子一用激素就是若干年。结果甚至变成这些孩子每次咳嗽,都用激素来治疗。

有的孩子每天用,不能停,一旦停,立刻咳嗽,成为了激素的依赖者。

当然,激素有它自己的副作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的问题也很严重,这些孩子很多在激素效果不好后,开始看中医,家长到中医那里就按照西医的说法,说自己的孩子患了哮喘。

其实很多孩子在看病的时候并没有发作,所以医生是听家长的描述的,一听说是哮喘,于是开始就用了中医里面一些比较力道大的方剂,比如小青龙汤等,一些补肾的药物,都使用上了。

结果,效果当然不好,大家想想,可能就是一个咳喘,很多孩子其实连咳喘都算不上,按照哮喘治疗,效果能好吗?要知道,在中医内科学的书中,咳喘和哮喘是绝对分成两个疾病来论述的,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敢把它们合在一起讲,现在我们却混在一起治疗了。

朱丹溪曾经说过:“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他说出了呼吸道不顺畅这个问题,而哮喘这个名词,也正是朱丹溪创立的,之前没有,是他提出来的,从此才有了哮喘,但是在朱丹溪那里也是分得很清楚的。

这个问题,很少有人注意,我觉得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个结果基本可以被算成是过度治疗。

这也导致了大家对中医的不信任,用了那么久的药物,都没有效果,这个哮喘中医就不能治疗吗?其实,根本就没有对上,孩子是咳喘,用的药是哮喘的,中间没有沟通好,结果让人就失望了。

其实,对于这种咳喘,使用治疗感冒的药物,把炎症去掉,把引起咳喘的原因治疗好,那么孩子就不咳嗽了,也就不会咳喘了,然后,孩子的呼吸道自己会恢复的。

在平复期,我们用平时调肺,或者补脾等各种方法,都可使孩子恢复健康。

但是,如果按照哮喘一直治疗下去,问题可就麻烦了,很多孩子免疫系统紊乱,最后是越治越乱。

如果遇到真正的哮喘,用一些对证的比如小青龙汤等方剂都是很好的,激素也是可以应用的,但是目前是很多孩子不是哮喘。

而且,家长也不必害怕哮喘,只要恰当治疗,孩子一般都会恢复的,而且,这个病有自愈的倾向,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是一个时期,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自愈了,另外就是十五六岁,天癸来临,孩子开始发育了,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孩子会自愈的。

小儿咽喉炎:

小儿急性咽炎是由于咽粘膜病变及粘膜下和淋巴组织病变引起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当小儿因受凉等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急性咽炎。营养不良、经常接触高温、粉尘、有害刺激气体容易引起慢性咽炎的发生。

小儿咽喉炎病理病因:

1、生活习惯因素

很多孩子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例如不经常洗手,经常挖鼻孔,晚上睡觉前不刷牙等等,专家表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长不能惯着孩子,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对他们的以后生活有利,对他们的健康更有利。

2、环境因素

城市里的孩子本来就要吸入过多的尾气,污染等等。所以在家或学校的时候要保证孩子所在的房间空气新鲜,若开空调,则需要定时的开窗更换新鲜空气,专家建议,例如大雾等等天气可以给孩子带口罩出门。

3、其他疾病因素

孩子患有其他的相邻器官疾病,例如鼻炎,中耳炎,而这个时候家长又没有引起过多的







































白癜风有治吗
临沂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