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刀尖上的舞者

——访广东省蛋雕艺术家李发彬

文/郭军

李发彬,中国南派蛋雕重要代表人物孙开福的大弟子,其蛋雕制作技艺被评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大型专业展览,好评不断,备受追捧。作品《福寿康宁》、《四君子》、《凝眸》、《蓬江故事》、《江门八景》等先后荣获金、银奖,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蛋雕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受到境内外收藏家热捧,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为“江门传奇”故事,增添了无可替代的一章。

厚积薄发,二十载夯实创作技艺功底

“艺术是令人愉悦的,而我能以为之事业更是一种福气!我们创造了艺术,艺术也升华了我们,能每天雕刻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很满足”,李发彬走上蛋雕艺术的道路纯属偶然。

李发彬生于年的四川泸州,这是一个以酒香闻名于世的酒城。李发彬自幼便成长于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在这里,摇曳多姿的荷花随处可见,荷塘是幼时李发彬最喜爱的游嬉之地:或读书、或思考、或写生,或整日于荷塘边“瑶席乘凉设”。这片沃土,既孕育出高洁的荷花,同时也孕育着李发彬清雅高洁的艺术品质。“从小我就对荷花有一种独特的情节。我儿时的梦想与追求,就是希望能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双手,把荷花的诗意表现出来,传递给世人”,作为一名泸州人,艺术的基因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他的肌理之中。

年,香港回归祖国,还在部队当兵的李发彬接到连指导员布置的任务:“参加全团才艺表演,准备几个节目”。正为准备什么节目发愁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解放军报》上读到了一篇介绍蛋雕艺术的文章,一下子萌发了他年少的梦想。当他第一次雕刻的蛋雕作品:荷花,在全团才艺表演中获奖的消息公布后,进一步激活了李发彬在艺术道路上有所建树的信心。于是,从部队复员的李发彬来到红木之乡的江门从事红木家具城的管理工作,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开始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遍访名师,拜南派蛋雕大师孙开福为师。在名师指教下,不断激发出李发彬灵感的火花,为他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尽管在普通人眼里,他似乎一直默默地在求艺的旅途中平凡的行走着,一切都如此波澜不惊。然而,他却在旅途中幸遇了南派蛋雕的领军人物孙开福,他的点拨教诲如同在他生命中投下智慧的石子一般,激荡出艺术的层层涟漪。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李发彬自己也明白,名师的谆谆教诲,前辈殷殷指导,只是将他带到了艺术殿堂的门口,今后的路,还是要靠自己的走。李发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蛋雕艺术绝非只是技巧或灵感:“我觉得一个好的雕刻艺术家首先要有扎实的功底,没有根基就谈不上发展、创新。此外还要多读画、看画,博览群书,从音乐、文学中汲取营养,丰富心灵。”

众所周知,蛋雕艺术,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它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运用复杂多变的雕刻技巧,如: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镂空、镶嵌等多种雕刻技法。它源于16世纪的欧、美大陆,中国明清时代在宫廷和民间开始流行于喜庆婚娶、祝福庆寿,是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创作者始终要保持心静、手稳、刀刀都要准确,不能有丝毫的分神。每一刀的雕刻都是如履簿冰、心惊胆战,创作只有成功和失败的区别,没有补救的可能,所以被业内人士誉为:“是走钢丝的艺术或刀尖上跳舞”。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李发彬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蛋雕上。他先后描摹了包括潘天寿、八大山人、张大千、任伯年、徐悲鸿等在内的名师经典,研习他们对于花、鸟、马的独到见解与理念技法,不断尝试与自己的思想融合,力图形成富有个人魅力的作品;为了了解花卉的品性,他翻阅古籍,从周敦颐、李白、李商隐、苏轼、温庭筠、朱自清等文人墨客的笔下感悟花卉的灵魂与韵味;为了掌握荷花的姿态,他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背着画夹写生采风,描绘露荷、雨荷、风荷、晨荷、午荷、夕荷婀娜多姿的体态。研究荷花的体态与习性,让他日渐了解荷花,与荷塘的美景形神相融。他雕刻的荷花或灿烂绽放,或含苞带羞,或挺拔直立,或含羞捶腰,或与鳜鱼嬉戏,或静处湖中。特别是他因材布局、利用蛋壳的原色,雕刻的梅、兰、竹、菊,运用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笔下传达出的精神与神韵,总能带给观者视觉上的多重享受。学艺路上,李发彬不断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养分:“世界上许多名作、佳作,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对于艺术家而言,必须亲近大自然,坚持写生,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悟性和灵感。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艺术创作的作品脱离‘匠心’?我认为就是艺术家接地气的机会少了、写生的机会少了,无法把握住事物各时各式的姿态。无论创作什么,只有努力亲近自然,才能挖掘出事物最灵动的一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回顾二十载的学艺历程,李发彬吃尽了苦,也走过许多弯路。但执着的他最终还是摸着石头过了河,在一次次跌倒中奋起。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的粉丝群,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这一些,凭借的都是他对于艺术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他深知,学习从来不是浪费,若是没有多年前的坚持与努力,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任何一段历程,都让他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感悟:诵读古诗词,寻找灵感,描摹写生,听恩师授业……李发彬在蛋雕艺术的路上行走着。

挑战自我,实现从匠人到大师的升华

李发彬刚刚开始涉足蛋雕时,所选题材甚广,花鸟鱼虫、动物无所不包,且神形兼备,活灵活现。随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在作品形态造型多样、制作工艺优化、雕刻工具拓展、表现主题和装饰手法上崭露头角,也逐渐获得了业内同行的认可。然而,蛋雕艺术,毕竟是小众艺术,理解、欣赏的人远不及其他艺术,在全国百家争鸣的环境中,许多他倾注心力创作出来的作品,却未能如愿得到应有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gx/1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