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特色小吃青叶粿,多种青草做出来的
曾经是通洋总汇之地的樟林古港,自然是万商云集,各地的小食随着商人在樟林生根成长,因此小食名目繁多,制作精细,味道鲜美,备受青睐,饮誉海内外。曾经的繁华商港,带来了一道美食小吃的风景,如今昔日繁华不再的樟林,但昔日美食小吃仍在,依旧那样回味无穷。 在樟林出名的众多小吃中,有一种粿最为特别,它不同于其他粿品,如红粿桃,鼠壳粿等这些粿品,都是逢时过节才有的供品,而它不同,不作为祭品,是绿色的食品,它就是青叶粿,也叫“粿头”。 青叶粿,顾名思义,就是用植物的叶子做成的粿,因为是当地重阳节比吃的一种粿品,所以以前青叶粿必须要用9种植物的叶子,才召唤出来的。青叶粿的由来,和重阳节的传说差不多的。据明末清初的《幼学琼林》记载,“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当时有一个小伙子叫桓景,拜了一个道长为师,有一天,道长告诉他,他的家乡将有瘟疫,要他回去带他的乡亲登高避祸,在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由于在山上,食物缺乏,就用了稀粥,各种青草叶等揉捏成如今的青叶粿形状,用来充饥,据说当时他们上山时,还带了茱萸叶子,菊花酒。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有了吃青叶粿的风俗了。故事虽已无从考证,但却流传于樟林当地人的记忆中,也给予了青叶粿一种追求美好的寄望。青叶粿,现在它几乎成为了澄海人喜好的“时膳”食品了,每逢重阳节,澄海盐鸿、东里、溪南等地,就一直保持有做青叶粿、食青叶粿的习俗。在潮汕众多粿品当中,我觉得做青叶粿是最为简单的,它不用粿印,也不用讲究形状,只是用手将和好的面团捏成椭圆形,压成粿片就行,千万不要以外表对待美食,不然会错过很多好吃的美味的,它虽看起来其貌不扬,吃起来却清香满口。 青叶粿好吃,要做起来也并不困难,以前青叶粿的传统做法,都是用9种绿色的植物的叶汁与米粉(以前用冷饭)拌匀,再加入适量食盐,捏成椭圆形粿片,放进锅里蒸熟而制成,在9种植物当中最主要的食材是鸡屎藤,名字虽难听,却是一种能清热解毒的草药。除了鸡屎藤,还有真珠花菜、苦刺菜、枝香草、脾仔草、金不换、益母草、叶下红、秋瓜叶等,才能召唤出粿头。以前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人们总会在吃的方面想办法,除了要好吃,还要养生,所以青叶粿就具有这两个特点,备受人们喜爱。 而近些年,虽然还是会做青叶粿,但都是从外面市场买用机器磨好的“面粉”,再在家里,用稀粥搅拌而成的。虽然有几年没回家感受做青叶粿的气氛,但依稀还是记得那时候吃青叶粿的美味。 记得那时候在家,爸爸用买来的“青叶粿”米团,和稀粥搅拌,再加点食盐,揉成面团,然后捏成一个个椭圆形的薄片,这个动作,相当于做其他粿的头个工序,所以青叶粿也称为“粿头”,就是由此而来。当将其揉成椭圆型时,是需要用手刀,轻轻地压下去,因为此时椭圆形的青叶粿中间比较难熟,压下去变扁了,这样就会很快熟。看一个个青色的粿,摆在眼前,那种自豪感就莫名产生了。 接下来就是蒸青叶粿了,它不是单纯地炊,而是蒸、烙双管齐下的,在锅的中心加点水,然后在其周围依次放好青叶粿,这样几分钟后,色如绿玉,质地柔韧、清香如饴的请叶粿便等待你的品尝了。我喜欢吃油煎的青叶粿,一口咬下去,香脆诱人,悠悠的草药香味在舌尖上跳动,还伴随着淡淡的米粉焦味,再加上有点咸、有点油,越嚼越香,味道很特别,闭上眼睛,仿佛有种火山喷发的惊讶,原来青草能有这么美味。 以前买青叶粿还有沿街叫卖的,就一辆推车,装上一篮热腾腾的青叶粿,盖上保温防尘的粗布,一声声“青叶粿~青叶粿”,带来了一阵阵怀念。 不起眼的青叶,亦能成为一道美味, 不只好吃,也寓意生活美好! --青叶粿(粿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gx/9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岁爷爷说蒲公英,是一味治疗胃病的良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