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软弱不该是罪恶之花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只有任凭岁月消磨一切。 太宰治《人间失格》书名:《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竺家荣译) 类型:中篇小说 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年6月19日—年6月13日),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しゅうじ),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 太宰治本人 (帅帅,有被谢到) 出生时就是人生的高峰 太宰治出生于地主家庭,其父亲是贵族院议员,从物质而言他的生活无疑是富裕的,但是,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又体弱多病无法悉心照顾他,作为家中排行第六的孩子,随着年岁渐长,他感到自己是多余者,性格也逐渐忧郁、敏感。他保留了孩子般的稚气和善良,对着虚伪的社会持审视态度。 他的人生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心里厌恶封建家长制的迂腐,经济上却无法完全脱离。同时,他的家庭属于靠投机发家的暴发户,与旧贵族仍存在一定差距,他也因此在自傲与自卑中矛盾。昭和初期,他加入共产主义运动,身份的矛盾愈加突出。听闻敬仰的芥川龙之介自杀逝世噩耗,太宰在精神上饱受打击,无心学业,此后流连花柳,结识艺妓小山初代。为了娶小山初代,他被迫分家,这一耻辱令他陷入了更深的烦闷。正如他自述,“从出生时就是人生的高峰”,而后却在郁郁中沉沦。 自杀爱好者 在看动漫《文豪野犬》时,我对太宰治的第一印象就是自杀爱好者,几乎无时不刻在规划着怎么自杀。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实际上自杀是太宰在创作中的常见意象。直治(《斜阳》主人公)也罢,叶藏(《人间失格》主人公)也罢,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面对无意义的世界,没有可以信赖的价值,死亡则是最终归宿。(莫名想到JOJO里面DIO的无駄无駄无駄(つ﹏?) 动漫《文豪野犬》太宰治经典台词:“美丽的小姐,你愿意和我一起殉情吗?” 太宰甚至于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这样的“自杀意识”。放弃共产运动后,他与女子相约殉情跳江,女子溺亡而他获救;发现妻子出轨后他在镰仓自缢未遂;和妻子在温泉自杀未遂后两人离婚;最终他与女读者山崎富荣跳河自杀,结束了短暂而沉郁的一生。 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 作为无赖派作者的代表人物,太宰治用他的笔对抗旧思想。他自述:“我是自由人,我是无赖派。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 所谓无赖派,是日本二战后形成的新的文学流派。其文学主张以彻底的反秩序和打倒军国主义,反对世俗,提倡人道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宗旨。这一流派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是二战期间,日本国内实行思想管制,许多作家弃笔自保,或者像川端康成那样超脱物外,专注于纯粹文学之意蕴。作家们无不期盼着思想自由。 二是战后日本的传统价值崩坍,民众陷入对未来的迷惘之中,找不到信仰的存在,整个社会浮现出一种虚无否定的情绪。 无赖派为日本文坛注入新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是以颓废、堕落的姿态出现,但是这种堕落是被动地反抗,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自救。正如坂口安吾在《堕落论》中写道:“不是因为战败而堕落,而是因为是‘人’才会堕落;正因为活着才会堕落,仅此而已。也许就像人一样,日本也应该堕落,必须通过彻底的堕落来发现自我和挽救自我。” 人间失格,翻译成中文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是传闻中极为致郁的一本书,却在诸多图书排行中榜上有名。 刚开始我不太想看,我在阳光向上的社会氛围里都会很难过,更别说看这种很“丧”的书了。看完之后反而觉得还好,我甚至在沉郁中发现一丝希望。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带来无尽痛苦的同时,盒子里还留着微如芥菜种但仍闪闪发光的“希望”之石。 故事描写了一个“边缘人”大庭叶藏的一生。其人生轨迹部分与太宰重叠,《人间失格》也经常被视作太宰自我忏悔与剖析的绝笔之作。 叶藏出身于乡下富裕家庭,父亲的严厉、旁人的虚伪,令他从小就害怕人类。为了讨好他人,他不得不扮演小丑引人发笑,在恐惧人类的同时又与人类保持着联系,在战战兢兢中深藏烦恼和忧郁,这是他“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叶藏到东京求学时结识了堀(汉语拼音ku,一声)木正雄,在堀木那学会了吸烟、酗酒和狎妓。刚开始,叶藏鄙夷堀木,认为堀木是不自知地扮演着丑角,后来他又觉得堀木比自己更有做人的资格,他懂得内外有别,精于算计,而愚蠢的自己只知逃离人间。 叶藏与三个女子有着较深的故事。 电影《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截图 酒吧女招待常子是他唯一喜欢过的人。由于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人”,他在常子那里体验到了卸下伪装的解放感,但是因为害怕“被幸福所伤”,他与常子分手了。再次相遇后两人在镰仓殉情投河,常子溺亡了,而他获救了。 之后他被学校除名,寄住在父亲给他找的委托人涩田家里,步入了愈加不幸的恶性循环之中。他没能理解涩田问他“今后打算怎么办”所表达的意思,在云山雾罩的谈话后逃离了涩田家。 他开始了和女记者静子的同居生活,连同静子五岁的女儿繁子。叶藏终日酗酒,靠画些漫画维持生计。虽然如此,我实在对叶藏生不出鄙夷之情:他在看见母女俩逗兔子玩、听见静子告诉繁子叶藏酗酒只是因为他是个太善良的人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如同混蛋般搅乱了她们的生活,于是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她们。 和静子分手后他寄居在酒吧,遇见了良子。良子的天真和纯洁打动了他,两人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如叶藏所幻想的“和她骑着自行车去看青叶的瀑布”那般美好,他亲眼撞见了良子出轨。出轨是我自己的理解,实际上小说表现得很隐晦:“有两只‘动物’正干着什么勾当”,究竟良子是自愿还是被迫不得而知。但后文写了良子是一个信赖别人的天使,她对他人的信赖被玷污使叶藏深陷苦恼。合理推测,良子是自愿的,她轻信了别人,正因此叶藏才会几近崩溃,纯真无暇的信赖之心是他唯一相信的美好品质,可如今居然成了一种罪过。 他愈加浑浑噩噩,为了逃避现实注射吗啡成了瘾君子。而后叶藏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出院后哥哥为他安排了乡下的住所疗养。他彻底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照顾他的年老女佣几次侵犯了他,而他的生活已经无所谓好坏了。 他在这个称为“人”的地狱里获得了唯一真理:只有任凭岁月消磨一切。 叶藏不幸的根源在于,他未能成功地社会化,他仍保持着孩子的纯真无邪,温柔而软弱。厌恶虚伪、厌恶拐弯抹角、厌恶自以为是的教导。由于对他人的恐惧,他害怕成为异类,一生都活在提心吊胆中,努力将自己伪装成正常人。 叶藏带着对人类的恐惧度过一生,在自我与“人们”间斗争。不过他的反抗是消极的,他以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面对着世间的磋磨,以致于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但他能改变的又是什么呢?虚伪的道德和虚无的信念在人群中蔓延,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改变自己是他做不到的。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性的人格矛盾冲突中,叶藏如履薄冰地游走人世边缘。 正如叶藏自嘲:不反抗也是罪恶吗? 我不明白温柔敏感的人为什么容易受伤。他们更敏感地察觉世间的恶意,也更敏锐地感知他人的苦痛,却仍然选择了拥抱世界,尽管常常被世界所伤。 读完这样一个“败北者”的一生,怅惘之后,更多的是反思,何以改变这样的冲突与迷茫?像叶藏那样堕落无为是不可取的。 我从小说里体味到的希望便是,既然人类如此痛苦地生活着,我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呢。既然温柔容易受伤,那我要对温柔者予以最大的温柔。 我对讨厌的事不敢说讨厌,对喜欢的事,也如同战战兢兢地行窃一般,只能够品味到极其苦涩的滋味,以及难以形容的恐惧感。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不公平的事是必然存在的。这一点是明摆着的事实。向别人倾诉原本就是徒劳。 人世的底层不只有经济,还存在着近似鬼故事的东西。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 世上所有的人说话,都是这样拐弯抹角,云山雾罩的,有种类似遁词般的无法形容的复杂性。对于他们这种近乎徒劳无益的过度的戒备心和数不胜数的琐细算计,我总是感到惶惑不已,无可奈何。 对于我来说,他人的家门比《神曲》中的地狱之门还要阴森恐怖。 我无法忘记当时比目鱼缩着脖子怪笑的狡黠样子。倘若把人世间比作一片大海,我仿佛看见了在深深的海底晃动着那种近于轻蔑却又不同于轻蔑的怪异无比的影像。我正是透过那种怪笑,窥见了成年人生活的最隐秘之处。 唯有愚蠢的我不懂得区分内外,只知道一味地逃离人间的生活,四处游荡,最终无处安身。 我越是畏惧他们,就越是要博得他们的喜欢,而越是博得他们的喜欢,我就越是畏惧他们,并不得不远远地离开他们。 人欺负人,为何不是罪过呢?请赐给我愤怒的面罩吧! 虽然人们相互之间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相同,却自以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一辈子都没有觉察到彼此的不同,直到对方死去,还在哭哭啼啼地念悼词,难道不是吗? 所谓人们,又是什么呢?是人的复数吗?哪里有“人们”这种东西的实体呢? “你所谓的人们,不就是你吗?” 她们真是幸福啊。我这个混蛋插进她们中间,很快就会把她们的生活搅得一塌糊涂的。穷酸的幸福,幸福的母女——啊,倘若神灵能够听到我这种人对幸福的祈求的话,该有多好啊!那么,我会祈求一次,哪怕只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 我要体验那近于疯狂的巨大欢乐,哪怕一生中仅有一次也行。 我内心深处回响着这微弱的、却竭尽全力的抗议之声,然而,随即我又觉得一切都要怪自己不好——这就是我的怪癖。 比起良子的身体被人玷污,良子对他人的信赖受到玷污这一点,成为我在日后漫长的岁月中,无法生活下去的苦恼种子。 我到底是人们所说的那种“为所欲为的人”呢,还是与之相反,太怯懦了呢?尽管连我自己都弄不明白,我也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所以,我只能自然而然地变得越来越不幸,没有任何可以阻止之策。 活着即是罪恶的种子。 只有任凭岁月消磨一切。 参考文献: [1]杨伟.太宰治思想发展试论[J].外国文学,(01):30-36. [2]任江辉.论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03):61-65+71. [3]牛伟.《人间失格》论——以太宰治的创作目的为中心[J].时代文学(下半月),(05):-. [4]刘沛婷.堕落之神叩问人性的决战——论太宰治《人间失格》“真我”与“伪世”的抗争[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4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难道这届孩子心理太脆弱吗挫折教育的缺失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