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栀子
鍎跨鐧界櫆椋庣殑娉ㄦ剰浜嬮」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9/6090505.html栀子-茜草科植物 所属类别: 植物 栀子(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基本信息中文名 栀子 分布区域 江西、河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等。 界 植物界 拉丁学名 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栀子 二名法 Gardeniajasminoides 族 栀子族 目 茜草目 科 茜草科 主要产地 湖南省岳阳市、河南省唐河县 英文名 CapeJasmine 别称 黄果子、山黄枝,黄栀,山栀子,水栀子、越桃,木丹,山黄栀等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科 金鸡纳亚科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属 栀子属 扩展阅读本草纲目-栀子更多 「释名」木丹(《本经》)、越桃(《别录》)、时珍曰∶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司马相如赋云∶鲜支黄砾。注云∶鲜支即支子也。佛书称其花为卜,谢灵运谓之林兰,曾端伯呼为禅友。或曰∶卜金色,非栀子也。 「集解」《别录》曰∶栀子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三种小异,以七棱者为良。经霜乃取,入染家用,于药甚稀。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浓硬,又似樗蒲子。二、三说即西域卜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殖传》云∶卮、茜千石,与千户侯等。言获利博也。入药用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雷《炮炙论》谓之伏尸时珍曰∶栀子,叶如兔耳,浓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 「修治」曰∶凡使,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为上。先去皮、须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为末用。震亨曰∶治上焦、中焦连壳用,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治血病,炒黑用。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大寒。元素曰∶气薄味浓,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杲曰∶沉也,阴也。入手太阴肺经血分。《丹书》∶栀子柔金。 「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疗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别录》)。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虫毒(甄权)。解玉支主喑哑,紫癜风(孟诜)。治心烦懊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元素)。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震亨)。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烫火伤(时珍)。 「发明」元素曰∶栀子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其用有四∶心经客热一也,除烦躁二也,去上焦虚热三也,治风四也。震亨曰∶栀子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栀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好古曰∶本草不言栀子能吐,仲景用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或用为利小便药,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本草言治大小肠热,乃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仲景治烦躁用栀子豉汤,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香杲曰∶仲景以栀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烦;香豉色黑味咸,入肾而治躁。宗曰∶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而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也。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用去皮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炙甘草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发黄,皆用栀子、茵陈、甘草、香豉四物作汤饮。又治大病后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 「附方」旧十,新十七。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屡用有效。(黎居士《简易方》)。小便不通∶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沧盐少许。捣贴脐及囊,良久即通。(《普济方》)。血淋涩痛∶生山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下。(《经验良方》)。下利鲜血∶栀子仁,烧灰,水服一钱匕。(《食疗本草》)。酒毒下血∶老山栀子仁,焙研。每新汲水服一钱匕。(《圣惠方》)。热毒血痢∶栀子十四枚,去皮捣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三服,大效。亦可水煎服。(《肘后方》)。临产下痢∶栀子,烧研,空心热酒服一匙。甚者不过五服。(《胜金方》)。妇人胎肿属湿热∶山栀子一合炒研。每服二、三钱,米饮下。丸服亦可。(热水肿疾∶山栀子仁炒研,米饮服三钱。若上焦热者,连壳用。(《丹溪纂要》)。霍乱转筋,心腹胀满,未得吐下∶栀子二七枚烧研,熟酒服之立冷热腹痛刺,不思饮食∶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研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小腹痛,茴香汤下。(《博济方》),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丹溪纂要》)。五脏诸气,益少阴血∶用栀子炒黑研末,生姜同煎,饮之甚捷。(《丹溪纂要》)。五尸疰病∶冲发心胁刺痛,缠绵无时。栀子三七枚烧末,水服。(《肘后方》)。热病食复及交接后发动欲死,不能语∶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一升服,令微汗。(《梅师方》)。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服之。或吐或不吐,立效。(阎孝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赤眼肠秘∶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水一升,煎半升,去滓,入大黄末三钱,温服。(《普济方》)。吃饭直出∶栀子二十个,微炒去皮,水煎服。(《怪症奇方》)。风痰头痛不可忍∶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兵部手集》)。鼻上酒∶栀子炒研,黄蜡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细茶下,日二服。忌酒、麸、煎火焰丹毒∶栀子捣,和水涂之。(《梅师方》)。火疮未起∶栀子仁烧研,麻油和,封之。已成疮,烧白糖灰粉之。(《千金方》)。眉中练癣∶栀子烧研,和油敷之。(《保幼大全》)。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甚效。(《集简方》)。犬咬伤∶栀子皮(烧研)、石硫黄等分,汤荡火烧∶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花 「主治」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时珍)。 「附录」木戟藏器曰∶生山中。叶如栀子。味辛, 展开 目录1形态特征 2分布情况 3生长习性 4栽培技术 5病虫防治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栀子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1] 分布情况栀子产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其中河南省唐河县的栀子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为全国最大的栀子生产基地,有“中国栀子之乡”的美誉。生于海拔1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1]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栽培技术折叠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栀子花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选取饱满、色深红的果实,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晾去水份;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发芽后除去稻草,经常除草,如苗过密,应陆续匀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厘米,即可定植。 扦插繁殖 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O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的枝条,摈节剪成长17-20cm的插穗。插时稍微倾斜,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约一年后即可移植。 定植 2-3月间定植,按株距1.2-2m,作好直径50cm,深30cm的穴,并用堆肥10kg与细土拌匀作基肥。每穴栽苗1株。 水插法 虽然繁殖栀子的方法有多种,但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栀子,成活率为%。 折叠田间管理幼苗期须经常除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施肥以淡人粪尿为佳。定植后,在初春与夏季各除草、松土、施肥1次,并适当壅土。 土壤 栀子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环境,是决定栀子生长好坏的关键。培养土应用微酸的沙壤红土7成,腐叶质3成混合而成。将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间为宜。 栀子花-原植物 温度 栀子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6℃-18℃。温度过低和太阳直射都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故夏季宜将栀子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湿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阴棚下养护。冬季放在见阳光、温度又不低于0℃的环境,让其休眠,温度过高会影响来年开花。 水分 栀子喜空气湿润,生长期要适量增加浇水。通常盆土发白即可浇水,一次浇透。夏季燥热,每天须向叶面喷雾2次-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植株降温。但花现蕾后,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落蕾。冬季浇水以偏干为好,防止水大烂根。 肥料 栀子是喜肥的植物,为了满足其生长期对肥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环境,可事先将硫酸亚铁拌入肥液中发酵。进入生长旺季4月后,可每半月追肥一次(施肥时最好多兑些水,以防烧花)。这样既能满足栀子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微酸环境,防止黄化病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突击补硫酸亚铁,局部过酸对栀子的伤害。 整地 育苗地,先深耕33cm左右,除去石砾及草根,再行造畦,畦高17cm,宽1.3m。打碎土块,耙平,每亩施基肥kg。然后按行距27cm,挖宽7cm、深3cm的横沟,以待播种。 折叠盆栽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l0-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切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 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栀子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 扦插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摄2-3年的枝条,截成10-12厘米的段子,留顶上两片叶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个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 压条可在4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选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壮枝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ppm粉剂案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一般个把月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到第二年春再带土移栽。[2] 病虫防治栀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根腐病、黄化病等,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黄化病 栀子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 致病原因 1、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 2、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缺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表现在新叶上,开始时叶片呈淡黄色或白色,叶脉仍是绿色,严重时叶脉也呈黄色或白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2%—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防治。 3、缺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由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发展,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片脱落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7%—0.8%硼镁肥防治。浇水过多、受冻等,也会引起黄叶现象,所以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加以注意。栀子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及温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并伴有煤烟病发生。对介壳虫,可用竹签刮除,也可用20号石油乳剂加倍水进行喷雾防治。对煤烟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灵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4、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 介壳虫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糠介,另一种是吹棉介。煤烟病便是介壳虫的排泄物滋生细菌所致。这两种介壳虫都是属刺吸式害虫。虫背部表面附有一层腊质,一般药物无法穿透,可用吡虫啉类或其改良剂进行喷雾灭杀。每周一次,一般需要2-3次才能灭杀彻底。煤烟病就是黑霉菌感染,喷洒任何药物都不会自行脱落,必须进行擦洗,方可解决。[3] 主要价值折叠古代染料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植物文化栀子花语:“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花占卜:您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您有少许和善,您便报以心灵致谢。这是因为您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懂人心险恶,而您的真诚使您常怀欢愉,宽恕他人也使您充满喜悦。 花箴言:有时候要把自己的喜恶表现出来。 也有解释说栀子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很美的寄托。大意是因为,此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或许栀子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栀子属匙叶栀子海南栀子栀子大黄栀子狭叶栀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7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七加两味,防三高化瘀血,事半功倍中
- 下一篇文章: 这些中药是药还是毒吃不对当心肝癌缠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