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体检被说散光,于是我找专家聊清楚了散
带小七进行一岁半体检时,他各种表现还是不错的。 进行的发育商测试,更是显示他认知和语言方面有着还不错的发展。 但进行视力测试时,医生跟我说小七散光,但没具体数值。之前写医院视光学中心石梦海主任时,对散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数值还是很关键的,于是医院做了视力的检查。 体检时的基础筛查也没有误导,小七确实有着75度左右的散光。散光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大家没有必要恐慌。我们的眼睛其实没那么完美,基本上80%-90%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同程度散光。 关于散光如果说近视是看远看不清,远视是远近皆不清,那散光出门不戴眼镜,是不是整个世界就都是马赛克了。。。 怎么理解散光?眼睛的散光是眼球各部分组织散光的总量,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的散光来源于角膜。以角膜散光为例,通俗来讲我们的角膜其实就是个镜片,没有散光的角膜表面的形状和足球一样是圆形的,各方向的弯曲度是一样的,而散光高的角膜,则会像一个橄榄球是个扁圆形,各方向的弯曲度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结果是成像时不能形成一个像点,而是一个没有那么清晰的“像斑”,类似于低像素的相机。 要知道几乎没有人的角膜是完美的,低度数的散光如果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认为是生理性范围。散光还分方向,也就是这个橄榄球的方向,横着放、竖着放、斜着放分别对应的是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对视力的影响都不同。如果低度散光,对视力没有影响,眼睛也没有代偿行为(眯眼、仰脸、低头、挤眼等)和视疲劳症状一般不需要干预。除此之外,要通过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需要配镜矫正。 那既然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散光,这能通过什么方法恢复么? 其实散光有变好的可能,并不是靠训练。发育过程中,散光是可能变化的。研究表明人一辈子散光都可能在发生缓慢的变化。在孩子身上,这一点和近视是不同的,近视是持续加深,而散光它有可能比较稳定,也可能会加深一些,也可能变好一点。有些用眼行为如长期眯眼可能会加重散光,因为眯眼时眼睑对角膜有一个挤压的力量,可能会导致角膜散光加深,所以对于顺轨散光的孩子的建议就是避免眯眼睛。对于散光目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恢复训练,只能是少做错误行为。 对于控制散光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配戴一种硬性隐形眼镜RGP。硬性隐形眼镜的优点是材料的透氧性高,不容易引起角膜缺氧,比起软性隐形眼镜更安全,所以多数儿童可以配戴。刚开始可能会不舒服,但慢慢都能适应。但和其他隐形眼镜一样,对护理的要求和卫生要求很高,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总体来讲,多数正常的眼睛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散光度数,如果散光度数低对视力、视功能发育没有影响,又没有任何症状,不一定需要配戴眼镜。对于散光度数较高,对视力或视功能有影响了,或者是孩子有视疲劳症状、有眯眼等代偿行为了,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戴眼镜矫正。 小七散光75度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和正常保护视力的方法一样,多户外运动,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弱视是怎么回事医院检查视力了,所以就有朋友问小朋友医院查视力。 正常来讲,如果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视力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常规的视力检查从三岁左右开始就可以(如果平时看起来视力异常了,就随时就诊)。 为什么建议三岁开始呢?因为很多眼疾病从孩子外表是看不出异常的,但治疗时机则是越早越好,就比如弱视,单眼斜视引起的弱视比较容易发现,但斜视、散光或曲光参差等引起的弱视因为没有特殊的异常表现而常常容易被忽视,所以要通过定期筛查来发现。而弱视的最佳治疗年龄一般是3-5岁,一般情况下,它在12岁之内是可以治疗的,只是年龄越大,治疗的效果越差,甚至可能就没有效果了。 所以我们建议医院给孩子做眼部“体检”,建立一个眼睛的健康档案,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清楚弱视到底指的是什么,难道孩子出生后视力不好就是弱视么?弱视和孩子出生后视力比较差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出生后的视力都比较差,需要我们的大脑同时从两只眼睛接受形状、大小、下、清晰度都接近的图像刺激,视觉系统才能正常发育。这种发育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年内,至6~8岁完成。当一只眼或双眼由于某些原因(屈光不正、斜视、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导致成像模糊或错误,或视觉信号无法正确经视神经传入中枢,相应眼睛的视觉通道和对应的大脑视觉功能发育就会落后,从而引起弱视。 所以如果眼睛是弱视,哪怕你配戴了眼镜把这个眼的度数矫正了,孩子也无法看到正常水平的视力,这个和近视是不一样的。假如度近视,我们不戴眼镜看不清,戴上眼镜就和正常人的视力水平一样。但弱视眼不同,尽管我们把眼镜戴上还是看不清。眼镜可以把眼睛的成像误差矫正了,但是不能让发育落后的大脑视功能区域立即恢复正常,所以弱视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大脑的视觉中枢,而眼睛本身的问题只是导火索。 如果上面的文字你还不太理解,不知道微博上 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分享的这张图片是否能有所帮助:由于弱视不容易从孩子外表发现,因此,大家可以通过平时孩子的一些行为来判断,当然发现可疑情况了还是要尽快去就诊。 弱视怎么治疗,其实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朋友带个小眼镜,但一个镜片被眼罩遮盖了。这个小朋友就是正在进行遮盖治疗,让弱的那只眼睛好好锻炼一下。 不过不是所有的弱视都用这种方法治疗。因为弱视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形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所以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弱视的治疗,最关键的其实是家长。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把治疗贯彻下去。如果是戴镜治疗,孩子可能会遇到无知人士的嘲笑,我们要更好的鼓励和安慰孩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远视说完弱视了,咱就聊聊远视吧。 一说到远视,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和近视相反? 是不是看近看不清,看远要比咱们看的都清楚? 哎?上次不是说孩子天生是“远视眼”,有点远视储备不是很好么? 一秒先来看懂远视是怎么回事??: 外界的平行光线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睛后成像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就是远视眼。远视也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大家都说正常学龄前的孩子应该都是远视眼,孩子长大了慢慢就正视化了,那是不是说孩子远视就没啥可担心的了呢?可有个词叫“过犹不及”,远视也分低度中度和高度。而且高度的远视表现出的症状不仅是看近处的东西看不清,看远处的东西还是看不清。。。哈?这好像和之前的认知不太一样。那远视到底咋回事?是不是也有好有坏?今天咱们就先来聊聊这个“双面”远视。 “好远视”——远视储备 咱们都已经知道,孩子出生后随着身体发育,眼轴也是由较短逐渐变长到成人水平,在此之前,眼轴从短到长发育期间,正常情况下都是“远视眼”状态,这个远视可以抵消眼轴增长带来的“近视化效应”而让眼睛不近视,这个就是远视储备。生理性远视都是好的远视储备,保护眼睛不患上近视。 持续近距离用眼过多、户外时间减少、不良的用眼习惯等会导致眼轴增长过快,使得远视度数快速下降,过早消耗远视储备。一旦远视储备消耗完了,接下来眼轴的增长就会引起近视了,远视医院通过散瞳验光检查获取。 “坏远视”——远视眼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远视储备量是从生理性远视度左右逐渐减少到成人时期的正视眼状态,属于中低度远视,这种程度的远视,孩子可以通过睫状肌调焦去代偿,对视力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高度远视,也就是大于度的,可能无法通过调焦来达到稳定的代偿,部分孩子视力发育会落后形成弱视。还有一部分远视度数高的孩子由于视物过程中大量使用调焦,带动了双眼眼球内聚过度,就会形成内斜视,这个就叫调节性内斜视。 一个远视能引起其他眼病?!那我是不是要干预一下!别着急,远视要不要干预,也是因人而异。如果中低度远视,孩子其他发育都正常,眼位正常,大部分都不需要干预。因为我们需要他有一定量的远视储备。但是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引起了内斜或者视力发育落后,这种需要干预。至于多少度一定会发生,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度也没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度就要干预,所以这个需要从很多指标方面去综合评估。医院请专业的眼科医生来诊断。 斜视又是怎么回事面对斜视的问题,石主任一再强调,斜视一定要找斜视专科的医生去评估。因为斜视问题很复杂,类型也很多,内斜、外斜、调节性斜视、非调节性斜视、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这个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如果孩子可能有斜视,一定要找斜视专科的眼科医生来看。由于斜视的专业性,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生往往难以很好的处理斜视问题。 对于斜视手术时机的问题,有些斜视,像调节性斜视不需要手术,有些斜视需要做手术,而且越早越好,有些斜视伴随弱视,需要等弱视治疗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手术。每个情况的处理都不一样。因此斜视一定要找斜视专科的医生去评估。医院都会有斜视专科。医院可能叫小儿眼科,医院叫斜弱视专科,大家在挂号的时候,咨询清楚挂斜视专科医生的号来给孩子诊治。 其实无论哪种视力问题,都是越早发现,治疗或者矫正效果越好。6岁以前是一个黄金治疗期,发现眼睛有异常,我们心情无疑都很沉重,但千万别责怪孩子使孩子有心理负担,从而错过了最佳时间。让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守护孩子的双眼。毕竟健康永远排在分数之前。 当一件事自己觉得没时间时,十有八九那件事在自己心里不够重要。我自己想要做近视手术,可一拖二拖几个月过去医院。可在小七体检时被说散光后,医院去了,即使暑期眼科人巨多。因为小七很喜欢在家看书,所以,我对他的视力是非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8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5天8小时,五险一金提供食宿班车接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