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底部“阅读原文”进入题库!

1.(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组织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制是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的组织形式

B.矩阵制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的

C.事业部制是由我国某汽车公司提出的,是一种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D.职能制是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相应设立一些职能机构。

C

本题考查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A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项正确,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题干叙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建立起互联网、消费和扶贫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哲学原理。C项错误,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是基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即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本身表述错误。D项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对条件要辩证地去看待: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支持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活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本身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感性认识

B.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A项错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选项表述错误。B项正确,C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并非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实践,而间接经验就是通过书本、他人经验等获取。题干这句话表明,牛顿取得的过人成就离不开“巨人的肩膀”,即离不开前辈科学家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体现了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D项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选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总书记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连续用到典故,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再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后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结尾。上述诗句的作者名字依次是()。

A.辛弃疾、杜甫、郑燮、于谦

B.范仲淹、郑燮、杜甫、于谦

C.郑燮、辛弃疾、杜甫、白居易

D.范仲淹、杜甫、郑燮、白居易

B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人民的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郑燮即郑板桥,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出自于谦的《咏煤炭》,意思是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林。故正确答案为B。

联系我们

官方客服

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