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百草中医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地胆草功效与作用 中药地胆草又叫苦地胆、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等,是一种在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有大量种植的植物。地胆草的药用价值很高,在对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等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很明显的效果。但越是药效很高的植物,它的副作用同样很高。 地胆草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平卧或斜升,具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20-60厘米,基部径2-4毫米,常多少二歧分枝,稍粗糙,密被白色贴生长硬毛;基部叶花期生存,莲座状,匙形或倒披针状匙形,长5-18厘米,宽2-4厘米,顶端圆钝,或具短尖,基部渐狭成宽短柄,边缘具圆齿状锯齿;茎叶少数而小,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向上渐小,全部叶上面被疏长糙毛,下面密被长硬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或枝端束生的团球状的复头状花序,基部被3个叶状苞片所包围;苞片绿色,草质,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厘米,顶端渐尖,具明显凸起的脉,被长糙毛和腺点;总苞狭,长8-10毫米,宽约2毫米。 总苞片绿色或上端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而具刺尖,具1或3脉,被短糙毛和腺点,外层长4-5毫米,内层长约10毫米;花4个,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冠长7-9毫米,管部长4-5毫米;瘦果长圆状线形,长约4毫米,顶端截形,基部缩小,具棱,被短柔毛;冠毛污白色。 具5稀6条硬刚毛,长4-5毫米,基部宽扁。花期7-11月。 地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苦辛,寒。 1.《纲目》:"味苦。" 2.《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3.《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4.《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1.《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2.《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2.《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3.《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4.《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5.《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6.《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7.《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地胆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地胆草的食用禁忌 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地胆草有毒吗 无毒。" 地胆草的附方 1.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岭南草药志》) 2.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5.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6.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1.马齿苋功效与作用 2.雪莲花功效与作用 3.茴香根功效与作用 4.黄精功效与作用 5.茉莉花功效与作用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 需要各种野生草药、中药材、可加百草中医 长按指纹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4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甘南系列之舟曲专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