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而言,胆囊在人体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功能都显得十分陌生。特别是对于胆囊切除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非常模糊,有些患者甚至会因为即将摘除胆囊而产生恐惧心理。为了更好的发扬医学人文精神,从心理方面缓解患者的部分压力,近期我们将更新2期文章,来向大家科普胆囊这个器官对人体的意义,以及胆囊切除后人体所受到的影响。

胆囊

胆囊位于正常人体的右上腹,贴附于肝脏的内侧,胆囊与肝脏的位置被大家形容为“肝胆相照”。胆囊的外形类似一只被拉长的梨,一般生理情况下容纳40-60ml的胆汁。空腹时,腹部超声检查提示正常胆囊的“三围”通常是长约8.0±2.0cm,直径约3.0±0.5cm,壁厚约0.2±0.1cm。胆囊的大小因饮食状态不同,差异较大。所以在医生要求进行“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的时候,切记要空腹哦!小常识:空腹通常指距离上次进饮食至少>6-8个小时。

图1胆囊的“三围”

图2胆囊的解剖示意

胆囊内的胆汁经由胆囊管与肝总管内的胆汁汇合,共同注入胆总管。胆总管则继续向下延伸,与胰管不同程度的汇合后,经由一道叫做“Oddi氏括约肌”的闸门,到达十二指肠。整个胆道系统就如同一条高速公路,胆囊像是中途的服务区,胆汁则是高速公路中行驶的汽车,有些胆汁进入了“服务区”,有些则继续前行进入肠道。

图3胆囊“承上启下”的位置

图4胆囊与肝外胆道的解剖示意

胆汁

胆囊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分泌胆汁。胆汁主要由肝细胞与胆管细胞产生,其中肝细胞承担了产生胆汁的主要任务,约75%的胆汁由肝脏细胞生成,而肝内外的胆管细胞(并非胆囊的细胞)承担了25%的胆汁生成量,因此,胆囊在胆汁生成方面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常成年人每天胆汁的分泌量约为-ml。胆汁的分泌量与饮食的摄入种类和量有关系,例如高蛋白饮食可使其分泌量增加。分泌的胆汁通过肝内胆道系统收集进入胆囊中;胆囊对胆汁进行贮存、浓缩以及生理性排泄。胆囊内胆汁的主要成分包含胆色素、胆固醇、胆盐、卵磷脂、电解质等。

图5胆汁的生成

在未进食的状态时,胆汁贮存在胆囊中,胆囊粘膜对胆汁内的水分和电解质进行吸收后,使胆汁进一步浓缩(两餐之间约有50%的胆汁经胆囊浓缩,而非全部胆汁);当人进食时,食物进入胃、十二指肠后会刺激肠道粘膜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此时胆囊接受到了收缩信号便产生收缩,胆汁由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参与食物,特别是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过程。

胆汁中的胆汁酸与胆盐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能够与脂肪类分子进行混合,形成微小状态的胶体,从而参与脂肪的消化。不过,事实上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实际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来自胆囊的浓缩胆汁和肝脏分泌的初级胆汁(未浓缩胆汁),而并非纯粹的经由胆囊浓缩后的胆汁。

图6胆汁的排泄途径

小结

●1、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浓缩、排泄胆汁。胆汁主要由肝细胞(75%)和胆管细胞(25%)产生。因此,切除胆囊并不影响胆汁产生的量。

●2、胆汁主要参与脂肪的消化过程,能够“乳化脂肪”。因此,胆囊结石等胆囊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会讨厌油腻饮食,或因进食高脂肪饮食而诱发腹痛等症状。部分病人会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会因进食高脂饮食而出现脂肪泻(拉肚子)等症状。

●3、进入肠道参与消化的胆汁是胆囊内胆汁与肝脏直接排出胆汁的混合物,并非纯粹的胆囊胆汁。因此,胆囊切除后进入肠道的胆汁仅缺失了胆囊的浓缩胆汁。

以上为本期更新的全部内容,如有疑问可扫描文章末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