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月里曾去卧佛寺,发现那里殿、舍周匝遍植腊梅,虽是青叶满枝,却也见主干遒劲、枝叶疏朗、蜿蜒曲折,到早春时节腊梅绽放时自是一派好光景,即想来春必去访梅。

春节假期,虽然北方天气寒冷,花期尚早,但一个晴好的周末还是忍不住奔卧佛寺而去。确实早了些,但一进卧佛寺就被那些梅树吸引,花虽不多,含苞待放却也别有一番情致,况且,暖阳中也有几株梅树已然绽放了。

此时,最开心的当然是用相机记录了,镜头后面那些曲折蜿蜒的老枝在大光圈的作用下扑面而来,一些杂乱枝丫变成了焦外的点点光斑,调焦时每在视窗中看见内心便是一阵狂喜,按下快门也变得急迫起来。庆幸花还未开,枝头的点点金珠更有含蓄之美。

从张仲谋乞蜡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

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

欲知春色到池塘。

赠赵景贶腊梅诗

宋苏轼

天工点酥作梅花,

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

取蜡为花亦寄物。

院内大部分的腊梅还在金珠抱蕊,大殿前的几株老梅在阳光的照拂下率先开放了,迎着阳光金钟吐瑞、檀芯点点,几只大红的灯笼点缀其间,带来了春节的喜庆。据说大殿前的两株梅是唐梅,穿越了千年来与我们相遇。千年!那是怎样的历程,兴废盛衰均已过眼云烟,宠辱不惊却是此间精神。此时再看几株老梅,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腊梅

宋潘成贵

枝头疏蕊吐檀心,

借日娇黄色浅深。

却倩江梅来做伴,

要看明玉间良金。

腊梅

宋郑刚中

缟衣仙子变新装,

浅染春前一样黄。

不肯皎然争腊月,

只将孤艳付幽香。

大抵卧佛寺地处植物园的缘故,也是诸佛庇佑,寺内万竿修竹在隆冬时节竟也鲜翠欲滴,那珍贵的翠绿色恰也成了这冰魂玉骨的绝好背景,正衬得它铮铮铁骨、傲雪独行,这一番铁骨柔情不也是千古佳话吗?

临江仙咏腊梅

疏影悠然生玉露,风中独留清香。娇容点点染脂霜,冰魂玉骨,自是不寻常。

共舞春枝心已醉,柔情若水相望。雪绽寒梅蕴芬芳,素心铮骨,一笑露春光。

腊梅

宋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奇,

国香未许世人知。

殷勤滴蜡缄封却,

偷被霜风折一枝。

金梅红墙,若是雪来又会怎样?踏雪寻梅寂寥客,独享金蕊点点香。怕也是成就另一番美好了。

腊梅真寒客,数九隆冬,百花凋零,却只有腊梅能傲雪枝头,凌寒盛放。

查阅典籍,五代时期张翊所写《花经》根据花的性格、象征意义、外观、气味、气质等条件对花进行加封,腊梅与兰花、牡丹、酴醾位列一品九命,可见对腊梅的推崇,而梅花却位列四品六命,与菊花、辛夷、忘忧等同列。初时匪夷所思,再细查,却原来腊梅不是梅!腊梅,樟目、腊梅科,梅,蔷薇目、蔷薇科,原来,腊梅与梅,连亲戚都谈不上。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此得名。清初《花镜》记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

腊梅更耐严寒,李时珍所说“因其与梅同时”也并不尽然,往往腊梅比梅早一两个月盛放,腊梅凌寒梅报春更是确切些。

腊梅馨香,若得一枝付与古瓶,“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该是何等的风雅与宁静。

作品来自小原流官方杂志《插花》

作品来自小原流上海支部

创作者分别为杨幼玲、都丽杰

作品来自徐文治瓶花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小窗静昼胆瓶古,

长廊微雪珠帘垂。

一枝几案谁所置,

便觉春意生睫眉。

赏梅毕,放生池内锦鲤甚是喜人,送与各位友人,祝新的一年诸事顺遂。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

转载请告知并注明出处

也许我们会相遇在特定的时空

如有期待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