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zggylt.com/m/
记得去年看过一个惊悚的新闻。说的是徐州的王大妈在跳广场舞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像是有块”肉“从身上掉了下来,把裤子也浸湿了。她慌慌张张去厕所查看,吓得半晌没缓过劲儿来。居然真有一块肉顺着那儿掉了下来。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掉出来的那块肉,是她的子宫。”最终,王大妈被诊断为子宫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

记得当时很多人把这事当作嘲笑广场舞大妈的素材,盟主只觉得心酸又荒诞。

这明明就是普遍存在于产后女性当中的后遗症,但活了几十年的人却对此毫无概念。把小毛病当作“难言之隐”不好意思就医,结果硬生生拖成了重症。什么是产后子宫脱垂?

子宫是一个盆腔空悬的脏器,在阴道里面就像倒状的梨形,光光的、硬硬的,正常情况下是在阴道4公分以上的位置。

女性在经过妊娠和分娩之后盆底器官容易下垂,其中子宫脱垂是由于骨盆肌肉、筋膜和韧带松弛、无力,托不住子宫。导致子宫从正常位置沿着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

如下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子宫脱垂前后的位置变化:

导致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女性生宝宝变化最大的就是子宫,从怀孕到生产子宫逐渐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在分娩后急剧变小,但它的重量还是大的,所以这个时候韧带是松弛的。

此时,如果做了增加腹压或者剧烈的运动,子宫都会让韧带过度牵拉造成松弛,韧带的牵拉力量下降,子宫就会出现脱垂现象。

另外就是因为孕期子宫的不断增大,对盆底肌产生的持续性损伤就像弹簧似产生一个过度的牵拉,就会造成盆底肌出现一定的松弛。

松弛情况会在半年内慢慢恢复,但如果在这期间妈妈没有特别注意,不断的做一些增加腹压、增加盆底肌压力的动作,则很不利于盆底肌的恢复,也可能导致子宫脱垂。

因此,在产后3—6个月之内,尽量避免以下情况:

产后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产后下床劳动过早、过重产后长时间慢性咳嗽产后便秘

这些情况都会增加腹压、盆底肌压力促使子宫脱垂。其次急产、滞产、胎儿过大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子宫脱垂。

即便产后没问题也不要掉以轻心,对照下面5个子宫脱垂的明显症状,一旦感觉不适尽早检测做好预防、治疗。漏尿和尿频例假时,经血和白带增加腰骶部酸胀沉痛小肚子、下阴部会感到闷胀,有下坠感阴道脱出(有球形物脱出)自测产后子宫脱垂

可用简单的指测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脱垂的情况。但一定要戴上一次性检查手套并做好消毒,涂上足量润滑剂。

指测的判断标准

子宫位置正常时,一般阴道长度为7-12厘米,一般自己的食指长度是无触及宫颈的;

如果自己食指的长度进入可触及宫颈时就要开始警惕了,说明这已经开始了脱垂的迹象,要开始进行锻炼提升了;

当食指进入上二个指节就触及了宫颈时(约4厘米)就是子宫一度脱垂了;

当食指刚进入,甚至一节指节都不到就触及了宫颈时是二度重;

当宫颈脱出于阴道口就是重度了,医院治疗。

产后子宫脱垂应该如何治疗?

轻度子宫脱垂或者无症状时都可以做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明显的改善。

用力向内夹收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要放松

收缩臀部肌肉向上提肛,类似憋大便的感觉,收缩3—5秒后放松收缩上提尿道、阴道及肛门,类似憋尿的感觉,收缩3—5秒后放松

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2~3次。

中度、重度可考虑内置子宫托,或者手术(这点就不做详细解释啦。)产后子宫脱垂日常注意事项1,控制体重控制饮食、适度锻炼2、保持大便通常3、不要久蹲4、放松身心,避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5、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

子宫脱垂对于女性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产后妈妈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及时治疗,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

爱美妈妈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