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瘦黑瘦,一米五六的身高,八十多斤的体重,满脸皱纹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太,走起路来却又像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她的真实年龄是六十九岁。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地道的农村老太太。她的勤劳、节俭和坚毅像超人一般,她用娇小的身躯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劳动榜样,她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行动告诫我们——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积极投身现实,辛勤努力劳动,就一定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就一定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立足现实、与时俱进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曾回忆道:”做的玉米汤里能看到人影,红薯馍也没有。”我也没有奶奶,除了母亲,没有人带我和弟弟。当推行计划生育的时候,母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当了村里的先进分子。她觉得家里太穷,能努力把日子过好点、把俩孩儿培养成才就行了。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母亲率先响应了党的号召,跟着党的政策实行了计划生育,正好能腾出手来劳动,就这样母亲的劳动积极性在合适的时候被点燃了!她真的是甩开了膀子,搂起了袖子,没日没夜的干了起来。常常是早上醒来见不着母亲,只有擀面桌上留的可供我们吃的饭菜。日过中午,在村口翘首等待母亲的我们,望眼欲穿,在我们无限期待中疲惫的母亲终于出现了,她要么扛着锄头,要么扛着柴禾,要么扛着地里收获的农产品碎步往家的方向”奔跑”。我们只喊了一声”妈”就跟在母亲身后小跑,母亲到家里先洗一把脸,喝上一瓢水,就急匆匆开始给我们做饭。写到这里母亲豪饮的身姿就浮现在了眼前,一个过度劳动的、饿透了的、瘦小母亲的形象让我落泪。日积月累勤劳致富母亲除了做好庄稼地里的农活,还要做家务、为我们缝制衣服、搞副业收入等。感觉母亲总是在不停地劳作,即便下雨天,她也在屋里忙碌。春夏庄稼活稍微告一段落时,她会抽出空闲时间捋槐叶,虽然一斤干槐叶只能卖五分钱,但母亲也是拼了命似的一天几麻袋地捋。早上给我和弟弟留点中午吃的,她自己带点,一天不见母亲的身影。天黑了,有人捎信让父亲拉架子车去接她。那一袋袋被捂得发热的槐叶在母亲的手下晃动,最后晾开在我家低矮的平房上。那满院飘荡的青叶味儿绕梁三日,余味无穷,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在缕缕升腾的槐叶味中让我刻骨铭心、魂牵梦萦。秋冬农闲时,母亲又带领父亲在坡上沟沟坎坎的地方”拾荒地”。同样是早起晚归,给我们留点吃的,他们带“干粮”在地里劳作。天黑时,街上没有路灯,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都先后归巢了。我和弟弟也回到家里,相依蹲在厨房炉灶旁等父母回来,夜的狰狞让我们恐惧害怕。往往胆战心惊时,总会听到那熟悉的拖长了的声音“利娃、治娃”,我们答应着跑出厨房。日积月累,我家的地就比别家多出很多,打的粮食自然也多得多,街坊邻居都羡慕我家的收成!看着小山一样的粮食堆,母亲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又想起了新的致富门路,一下买了四头猪。她一边下地回来给猪捎些青草,一边又给猪喂些加工过的干红薯秧、花生秧。为了让猪吃得欢,快点长膘,母亲就把麦麸和这些粗糠加热和在一起,像给人做饭一样伺候着猪……。随着政策的变化,母亲又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忙的她和父亲早上三点起床,晚上抹黑回家。我家的日子就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保证了我们姐弟俩求学的日子衣食无忧,甚至连弟弟都成为班上订阅《中学生数理化》的”富”人之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母亲住进了市里的高楼,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穿着打扮已不再像农村老人,可她对金钱的”贪婪”让人感觉不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她讨厌城市大妈,说起城市大妈,她满脸鄙夷,“就会跳什么广场舞,纯粹是浪费生命!能对起一天吃的三顿饭不能?活着啥意思!”城市大妈一般也不多搭理母亲。一旦搭上腔,母亲就会自动开启炫儿女功能,任何话题都挡不住她的重点播放——她儿子如何如何能干……她女儿如何如何孝顺……虽然词汇贫乏,但是内容冗长。概括成一句话:”她有的是钱,一点不差钱,儿女都给她钱……”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母亲是“富翁”。可这个“富翁”有点儿让人费解,天天起早贪黑的捡废品,比起最穷困的人捡废品还要“狠”三份下劲儿。我们心里都知道母亲一辈子个性要强,热爱劳动、不甘落后,对于母亲所作所为也就没有过多干涉。只要她心情愉快,只要不累着她,只要她高兴就行。可她过高的劳动积极性,最终还是让我们忍无可忍。母亲近几年老是腿疼,胳膊筋跳。过段时间,就要为这些毛病去看医生。我给她讲过很多道理,也吓唬过她”再这样干,都得换膝盖儿”。她似乎对我的话语进行了过滤,全部选择性“听见”。既然我的这些良言,她完全听不见,也肯定无法起到作用。今年暑假,母亲腿上贴着膏药,我在她那儿,她不敢出去捡破烂。谁知我小睡了一会儿,起来看她,人已经不知啥时候下了楼。我赶紧下楼找她,结果刚到楼下就和她打了个照面。只见黑、瘦、小的她,满脸大汗,一手提着两个大纸箱,一手提着一兜矿泉水瓶,我气得冲她直吆喝。她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头讪笑着喃喃自语:”这值十多块钱呢!我一天吃不完。”等我心中怒气渐消,开始为自己的”吆喝”有点愧疚。母亲,一个曾经尝到过”劳动致富”甜头的人,怎么可能放下劳动?像经历过九死一生饥饿的人见到食物一样,会拼了命去囤积。因为饥饿的感觉刻在了这些人的细胞深处。劳动的甜头估计也深入到了母亲的细胞核中,恐怕是原子弹也不可能打出去了。母亲常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她有这种理念支撑着,我发脾气还有用吗?节俭知足梦想成真在城市住的前几年,母亲冬天不开暖气,夏天不开空调,节俭的让我们看着扎心。后来在我和弟弟几次轮番说服下,母亲总算勉强同意了。冬天的暖气她没办法调控,夏天的空调就不一样了。我们回去,她开空调,我们走了,她立刻换开风扇。有段时间,她身体不舒服,睡不着觉,开风扇搧得头疼。她自己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晚上十一点睡觉开空调,早上五点关空调,说屋里的凉气可以支持一个小时,正好六点该起床。前些日子,弟弟回国探望母亲。几次试图说服母亲,让她明白,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不顾一切的去劳动、去节俭。可是,随着电视、电脑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母亲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当弟弟再一次劝说母亲时,母亲说:”我很知足,我是想劳动。你们想,我是一个没啥文化的农村人,能到美国住上一段时间。能从一个馍都吃不到的日子,到现在住高楼,想吃啥有啥,这是做梦都梦不到的日子!接着话锋一转,习主席不是说,‘中国梦,我的梦’,我的中国梦早都实现了!你们还不知道,‘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的日子美透了,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我劳动就是第一需要。”她的笑脸里漾溢无尽地自豪与满足。天呀!这是在劝说母亲吗?这是老太太“讴歌党的好政策”专题啊!我们这两个跟不上节奏的,觉悟低的采访人,面面相觑,又不约而同地哑然失笑。母亲不一定懂得”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但她知道”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改革开放四十年,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像母亲一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勤劳节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见证了伟大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利果写于二零一八年十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cd/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