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湘黔古道上的古石板路)

湘黔古道上的移民故事

文/图贺兼南

兼南走访了各族的许多老人,踏验了事发的许多地方,参考了古籍上的珍贵记载,整理出湘黔古道上流传较广的几个关于江西移民的故事。

一、落脚

绥宁瓦屋塘古称自崇,是湘黔古道上西通云贵川的重要转折点。往西一里处有个茅塆与一口水井隔田相望。明朝时从江西田南迁来的贺载用一家就在这茅塆里落户(经考证:田南今属江西莲花县路口镇庙背村;这一年是公元年)。地理先生贺载祯是贺载用的堂兄,他算了一卦,卦辞是“飞龙在天,随龙落投”,就与胞弟贺载祥、贺载祈一起带了家眷离开老家,来到这个茅塆。贺载用请堂兄们就地安家,贺载祯说,从老家跟踪龙脉出来,要到龙脉落穴的四川一带定居,明日清早还得赶路。

次日凌晨,茅塆饯别,火把送行。路过井边,只见三个饭团,热气腾腾,挂于树梢,借着火光,倒映井底。贺载用说,三位兄长衣饭落投在此,这是天意。贺载祯就留下来着意堪察。结果龙脉果然落投此地后就隐身了。占得卦辞:“井冽,寒泉食,中正也,自崇斯宜。”于是新来的三家就同贺载用家一起在此安家刨业,繁衍至今,成为拥有五千族众的绥宁贺族四大房派,广布于瓦屋、水口等乡镇。饭团、神龙以及兄弟落投之冲今仍称落投冲,清水映饭之井今仍称清水井。

二、开基

贺氏兄弟四家,最初合住瓦屋塘落投冲。其中贺载祯是地理先生,乡人都来请他择屋场选坟地。

瓦屋塘岩子头易家老大去请贺载祯选屋场,还在墙外就听见贺先生在说:“今天终于找到了龙脉隐身后正式落穴的地方,就在青山金牛塆,明天日子好,我们去那里开屋场。”老易不动声色,悄悄遛回家去,动员全家连夜开赴金牛塆,天亮前开好了屋场。

贺家来人时,屋场已建好了。贺载祯只得另行占卦选地。占得《易经》的大畜、渐、蹇三卦,卦辞说:“童牛之牿元吉,鸿渐于磐元吉,利西南,往得中也,山上有水”。牛就是金牛,磐就是磐石。贺家就买下了岩子头石猫大磐石旁边(傍)的易家旧屋场。贺家堂兄弟老三载祯、老四载祥、老五载祈、老六载用四家,以堂兄弟年龄大小为序,重定房派体系,分别定为太房二房三房四房,从南往北依次建好了各房的屋场。

因易家金牛形屋场没有卜奠,耕牛每夜都要闯园吃菜。老易再次去暗听贺家的谈话。听到屋里正在对话:“三哥,怎样才能制止青山夜牛肇事?”“容易得很:只要把那两个铜鼓石刨出来就行了……”老易听后立即悄悄遛回家去。对话还在继续:“那你快去告诉易家把石头刨出来吧。”“容易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要真把石头刨出来,这金牛就被阉了!”“不刨出石头,能有办法制止吗?”“没关系,七七四十九日后会自然停止的。”

可惜老易没听见后几句话。没等天亮,金牛已被阉了。当时铜石离土滴血渗红,金牛叫声撕心裂肺。

至今,岩子头贺家各房的开基旧址仍在。

(太坳古塘哨哨旗哨灯桅杆座基和整石水井)

三、葬地

贺家人刚从江西迁来时家底不厚,但最初两代人的坟地却离家很远:约10里的4个,约20里的5个,约40里的2个。远距离安葬所需资金与他们的家底极不相称。据说这都是地理先生贺载祯挑选安排的,他本人的坟地就是一例。

早些年他在曲溪私塾教书,看中了沈家坪一处茅山。贺载祯希望用这块茅山作为教书的薪水。东家觉得很合算,双方就立下了买山的契约。后来贺载祯逝世后,灵柩从瓦屋塘运出40里远都安然无事,一进入那块茅山,就突然断了缆索,人们就在棺材掉落的位置葬棺封坟。后人见此坟地,无不叹为观止。

四、架桥

贺家来到瓦屋塘岩子头后,人丁急增:一代4丁,二代15丁,三代48丁,四代百数十丁……。瓦屋塘青山易家因错阉了金牛,人口增加不很快,提出要换回岩子头。贺家没有同意,易家就在一天晚上一齐出动,堵住流往青山扶水河去的十二湾江水去路,而朝着贺家屋后的白羊山、岭背岗、岩子头和观音江一线挖出一条新江。借着江水的冲刷,新江越挖越深,越挖越宽,一夜之间,切断了岩子头同后山的联系,贺家屋场变成了一只孤舟。

贺家遭此变故,忙请出贺载祯传下的一只智囊,智囊中写着《易经》两条卦辞:损卦:“山有泽,损。有孚,元吉。二簋可用亨”;益卦:“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贺家坚守“有孚”,不与争斗,而在岩子头的新江旁建了座水庙,以“用亨”,再在屋场旁边“益”以“木道”,以利“涉川”:依次架上太房桥四房桥三房桥二房桥等四座木桥。

易家见挖地改江无损于贺家,猜想是水庙和菩萨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也在青山修了一座水庙,并派人偷出了岩子头水庙里的那对菩萨。

易贺两家因争菩萨而拉拉扯扯来到了改道后的十二湾江水与扶水河的新汇合口的岸上。易家人说“把菩萨放进江里,如果它朝上动就是贺家的;如果它朝下动就是易家的。”第一个菩萨下水后,沿着两水汇合处形成的回流往扶水河上游方向冲去,贺家人下河捞起了这个菩萨。易家人知道不妙,趁人不备扛起那个尚未入水的菩萨一溜烟就跑进了青山水庙。结果,一对水庙菩萨,硬是被拆散到两庙分居去了。

一夜之间改成的这条江水今天仍称为“夜改江”,简称“夜江”,因土话音近,又讹称“夜家”。如今岩子头的水庙尚存一面残壁,贺家四桥旧址还可明辨。

(“黔湘要津”杉山回风桥的古桥脚)

五、行善

明朝时江西移民贺载祈家里出了位大善人,名叫贺彦杞。杞就是苦的意思:原先他一直在枞阳氹帮人守庄种田当长工。庄屋旁有一丘湴泥田,他浸下许多木头,用来防止种田时身体陷进湴泥里。有一年贺彦杞把这丘冷浸低产田改造成了一口好鱼塘,沉浸了许多年的木头被沥到岸上做柴烧。

湘黔古道上的一位过客买下了这些木头,他知道这都是沉香木宝贝。贺彦杞从此发了大财,但他并不挥霍,这笔钱他要全部用来行善。他把附近的土路改成了石路,木桥改成了石桥,歇肩坪改成了凉亭……

栗坳茶亭就是其一。他建好了茶亭和住房,又买下了亭边的山和畬,再把山、畬与住房一同出租,都不收租金,只约定租地人常年住亭打扫,并每天挑水为过往路人烧茶解渴。栗坳茶亭就成了湘黔古道上经营得最好的一处亭台。亭里至今还有一只明朝遗存下来盛茶用的大碓盔,碓盔的产地,至今仍叫做碓盔冲。

他把剩余的钱购买了田产,用来出租,以便做更多的善事,正好买下了十个田庄。世人就尊称他为“十庄老爹”。那时流传一首民谣:“生有十庄,死无棺葬。”

时值明末兵乱,粮食被抢,族人逃命,发现族谱还没有带出来的时候,族人都已逃出来很远。

自从他的胞兄贺彦栻与房侄贺朝爌到老家参加编修江西大贺氏第八修族谱后,绥宁贺氏三四百男丁的生殁丧葬就都登入了族谱,族人们能从谱上弄清江南数省各派族人的身世渊源、血缘关联及整个江西大贺氏的世系脉络,这是绥宁贺氏的族宝。贺彦杞心急如焚,决心冒死救谱!终于,族谱被他救出,但自己却已饥饿至极,他用三个元宝同难民换一个糁粑也没有换到。

若干年后,族人在一石洞里发现了族谱(此谱原物毁于年白羊山族人家火)和他的骨骼。因为他护谱功大,族众决定把他的骨骼葬到四大始祖之一,第三房始祖也就是他祖父贺载祈的墓碑前,并规定:第三房每年在清明节前第11天扫坟挂青,比其他房派提前一天,让贺彦杞享受全族人的先祭之荣。但碑前地方狭小,安不下棺材,就用四位始祖共用过的米扁桶这一族宝,装敛了他的骨骼葬下,扁桶顶上不封坟堆,只安放了三级低矮的小石阶,这样就能让他与祖父同时受祭而互不遮挡:祭盒无法在小石阶上摆稳,而必须顺石阶滑退下来,摆到阶前才能摆稳开祭。这样,全族的先祭之礼就能年年得以实施。于是“扁桶祖”就成为贺彦杞的另一个名字被传扬开了。

贺彦杞的经历,曲折而艰辛。这到底是应验了他的名字呢?还是应验了明朝时期的那首民谣呢?或者并非应验什么,而是他本人的敦厚善良的秉性导致的结果呢?

(湘黔古道上的明朝古物:栗坳茶亭盛茶的大碓盔)

附列与古道相关的诗词、对联、碑文

㈠古道诗词

一、风入松太坳怀古

贺兼南-

巍巍太坳入云天,

驿岭望湘滇。

军防汛哨成遗迹,

破阶墀、断瓦残砖。

柱础伸头如诉,

桅基歪体无言。

烽烟滚滚震当年,

铁骑赴关边。

冰淞皓皓封绥北,

顾层巅、鸟瞰群山。

后路东来崎峭,

前途西去绵延。

入编《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

太坳塘哨,古代常驻兵四名,是湘黔古道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汛哨。它东向遥望瓦屋哨,西向遥望抱羊哨,其后山烟墩,随时递传着东西两个塘哨的烽烟信号。当今还存有哨铺屋基、古砖、哨旗哨灯桅杆座基、烽烟台的烟墩座基、整石水井等古迹。

(太坳古塘哨哨旗哨灯桅杆座基)

二、西江月绥宁水口

贺兼南-

水口钟灵九土;

林皋毓秀三江。

菖蒲兰芷溢奇香。

小寨曲溪大浪。

宝鼎长燃圣火;

神山普照灵光。

杉松梓竹莽苍苍。

走兽飞禽守望。

入编《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

(湘黔古道太坳塘另一段)

三、七律水口磐山

贺兼南-

湘黔古道越磐山,

陡路羊肠十八弯。

岩瀑飞鱼临趣汊,

锡坡滚马望雄关。

移防哨所新如老,

放步桥亭急似闲。

木秀藤奇楠竹挺,

鹇鸣麂跃果狸攀。

入编《中华国粹大典》

(湘黔古道太坳塘古哨塘后的山上的烟墩遗存)

四、水口南岳行宫赋

贺兼南贺全禄-

一.神奇水口地

洞天水口物华天宝,山水神奇关隘险要。

黔湘要津杉山花桥,岳洞通道沝口竹漕。

汉宋驿路小坳大坳,明清关防老哨新哨。

磐山留人王尉龙标,锡坡滚马吴骓周骁。

兰芷冲雪红军眠草,茶山坳晴日寇退潮。

太麻叉虎两头田坳,高磡滚牛三角地庙。

宝鼎蟆蝈大胜麻鸟,神山麒麟高冲檀坳。

老龙泌水青叶香草,太浪崩塘曲溪拱桥。

半江盘螺垒周礼坳,三星伴月悬布岗崂。

罗沙鸾昌高坡鸟坳,窎洞鲤鰅太氹鱼巢。

(湘黔古道太坳塘古哨塘遗址)

二.秀美悟道山

北绥悟道山钟神秀,南岳行宫座落山腰。

山下引菖蒲江依偎,崿旁牵兰芷溪缭绕。

缘山磴道斗折蛇行,傍嶝梯田霞铺晕罩。

岗拥公墓塆拼巨田,嵿戴大观麓立新校。

半山陔翼张晚枫亭,中轴阺蛰伏地母庙。

甍栋相连俯瞰长街,崉嵕互衬遥观远郊。

春风芬芳麝香伴雅,夏雨润泽蝉乐承韶。

秋霜凅凊枫韵撩燹,冬雪纷纭竹光弄飚。

清民之交精修宫观,内外并论巧撰对联。

衷内悟悟明心上地,口外道道见性中天。

(湘黔古道太坳塘古哨塘后的山上的烟墩遗存)

三.古今南岳宫

宫楼戏台石墙铁伞,寝室碑屋书塾金坛。

南岳圣帝践祚正殿,道门诸神跻身周边。

墀内石龙活灵活现,座中神像如愠如欢。

移鼎革政神祇溘逭,醵金勼工殿宇重建。

雕梁画栋饰纹佐线,攒脊翻荣翘角飞檐。

廊庑轩敞华?舒卷,殿堂肃雍藻井拱悬。

佛国菩萨乍来道院,神宫帝王分让禅龛。

陈胙俎上牺牲酽酽,化钱炉中楮帛团团。

耆年幼年拜祈许愿,佛像神像歆飨开颜。

龆容皓首光阴冉冉,古庙青灯岁月漫漫。

(上五行中“廊庑轩敞华?舒卷”里的第六字(?)有时不能显示,它□=用木字旁代替媲字中的女字旁,读作皮)

(湘黔古道太坳塘古哨塘遗址内的古砖)

五、七律早春过湘黔驿道

贺兼南-

奇峰险路伴飞泉,

借道磐山艳丽天。

重露红樱疑是火,

轻风白李宛如烟。

崖间斫草欢歌荡,

岭上栽杉笑语传。

踏遍荒冈淋汗水,

成材厚报在来年。

入编《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

六、七律青坡联民

贺兼南-

高登寺外青坡亮,

普照山中绿浪追。

银杏凌空楠举伞,

铁杉越世竹伸椎。

联民睦族苗瑶侗,

接地连天洞会绥。

鸟瞰神州珍宝库,

原为往古一边陲。

入编《中华百年国粹》

(湘黔古道上的古石亭)

㈡古道对联

一、老哨哨亭对联

贺兼南-

老路如今无盗寇;

哨亭自古贯湘黔。

二、磐山桥亭对联一

贺兼南-

磐石叠琼峰逶迤栈道;

山岚萦玉水绰约桃源。

入编《中华国粹大典》

三、磐山亭对联二

贺兼南-

磐水留人留圣手;

锡坡滚马滚枭雄。

入编《中华国粹大典》

四、水口南岳行宫大门对联

贺兼南-

南奏九韶,古韻盤山回水;

嶽藏三易,原圖悟道曲溪。

入编《中国吟坛名家影像大典》

五、水口南岳行宫南岳殿对联

贺兼南-

南送雅音,咸韺協奏黎民善

嶽傳玄籙,道德丕揚社稷甯

六、水口南岳行宫大雄宝殿对联

贺兼南-

大膽悟因緣,悟成正果;

雄心參法印,參得真身。

入编《中国吟坛名家影像大典》

六、罗沙田太坳路碑对联

贺兼南-.3.9

高山介入,昔磴危危,驻马悬崖,谁不魄飞胆战;

太坳撕开,今途坦坦,行车豁口,你当心旷神怡。

入编《中国楹联年鉴》

七、栗坳茶亭对联

贺兼南-

冬松小坳推温至;

夏竹高坡送凊来。

入编《中华国粹大典》

(湘黔古道太坳塘古哨塘遗址内的古砖)

㈢古道碑文

一、磐山路碑

清朝袁鹏撰-道光三年-

贺兼南拓印誊录标点-

惟苦无过于行道,而功莫大于治涂。

里有贺君号宏济者,齿德俱尊,素好捐修。时辛巳夏,持簿临塾而顾予曰:“今国家自承平以来,固无往不歌坦荡矣。即吾境地名磐山,南通镇(‘镇’当为‘滇’之误)黔,北达湘鄂。曩处磛岩之势,尚有穿凿以导。其先兹遇隤崩之惊,敢弗葺理以步厥后?是吾纠集同心,现在募化修整:其缺者补之,漏者填之;曲而迂者易以直捷,促而狭者更以宽平。第计事期之久远,务先划以糇粮。因置田产,存积谷石,以备逐年扫整之资。庶荡荡平平,相承勿替矣。未识其亦乐从事焉否。”

余即称之曰:“善哉!君等洵盛世之贤能与!何其功大而谋远也。愧予即助一擘,无殊加撮土于泰山,焉能为有?”

越二年,[佳见](‘佳见’当为‘观’之误)成谋就,复出捐资人姓名付余勒碑。因犹忆其始与吾言者,珥笔以志诸右,相与并垂不朽矣。

庠生翔斋袁鹏撰书

皇清道光三年孟夏

附:袁鹏原文:

惟苦無過於行道而功莫大於治塗里有賀君号宏濟者齒德俱尊素好捐修旹辛巳夏持簿臨塾而顧予曰今國家自承平以來固無往不歌坦蕩矣即吾境地名磐山南通鎮(‘鎮’当为‘滇’之误)黔,北達湘鄂曩處磛喦(‘喦’当为‘巖’之误,虽然‘喦’与‘巖’有相通处,但‘磛巖’并不作‘磛喦’)之勢尚有穿鑿以導其先兹遇隤崩之驚敢弗葺理以步厥後是吾糾集同心現在募化修整其缺者補之漏者填之曲而迂者易以直捷促而狹者更以寬平第計事期之久遠務先畫以餱糧因置田産存積穀石以備逐年掃整之資庶蕩蕩平平相承勿替矣未識其亦樂從事焉否余即稱之曰善哉君等洵盛世之賢能與何其功大而謀遠也愧予即助一擘無殊加撮土於泰山焉能為有越二年[佳見](‘佳见’当为‘觀’之误)成謀就復出捐資人姓名付余勒碑因猶憶其始与吾言者珥筆以誌諸右相与並垂不朽矣

庠生翔齋袁鵬撰書

皇清道光三年孟夏

(太坳古塘哨哨旗哨灯桅杆座基)

二、栗坳茶亭碑

贺兼南-

湘黔驿道,千古邦途。东接赣闽,西通滇蜀。

途中栗坳,位处林麓。仰趋水口,俯眺瓦屋。

上连曲径,下悬磴路。左倚杉岭,右抚茶阜。

坳内茶亭,古籍载录。贺公彦杞,散财施福。

先建亭路,又置田丘。人种其地,不另交租。

只需施茶,代行义务。严冬酷夏,过客无忧。

行善明朝,满清依旧。屡经修葺,功伴贺族。

去冬雪灾,古亭偃仆。附近首士,协商重修。

募资筹建,走村串户。半年奔波,新亭盖就。

旧用木料,年远易腐。而今重建,砖石耐久。

中段封墙,增设神庐。两端空明,砼凳压土。

遮日避雨,便民过路。远近百姓,夸赞不休。

捐款献工,厚德无俦。名传千里,功垂万古。

三、太坳路碑

贺兼南-

湘绥太坳,明清高哨。塘坊石亭,烟墩土墂。

螺蛳勾栎,湘黔驿道。磴如悬梯,途是曲峤。

驿路寖衰,国道偏绕。省资不助,县款无靠。

岂嫌艰苦,何避劬劳。内定派款,外求捐钞。

五里筑路,十万招标。挖机快速,翻斗高效。

铁爪猛铲,钢撮强掏。掘山如削,开路象铇。

截弯取直,移凸填凹。阔似堂基,平如斛斠。

上凭峰岭,下至院桥。西通水口,东贯小坳。

摩托驰行,汽车迅跑。路人衔欢,民众展笑。

捐工德厚,献款功高。千家赞颂,万代称褒。

(太坳古塘哨的整石水井)

四、重修杉山回风古桥碑

贺兼南-

绥宁水口杉山古桥历史悠久。当年,冬天的寒风穿过山谷扑向螺蛳田、高坡、蓝子冲三个院子,又在杉山汇合后,朝水口方向冲去。北风凅凊,三院乡亲寒冷难挨,就在杉山口上修了座满装登顶的花桥来堵风。果然回缓了过院寒风的风势,减轻了严寒的威力,所以先辈们给它取名“回风桥”。据绥宁古县志记载,回风桥最后一次大修,由贺义逊(兰芷冲贺良松的高祖父)等老前辈于清朝道光年间乐捐完成。

桥为半月石拱,亭象重檐宫楼。北匾“兰坡罗萃”,叙述改名后的兰芷冲高坡罗沙田三院人三方风三溪水会聚于此;南匾“黔湘要津”,论断此地为黔贵湖湘重要津渡。栏板密封,阁亭如房;搁梁厚重,座凳似床。九格藻井,彩绘魏晋更迭;三国故事,演绎蜀吴兴亡。彩灯滚龙,桥上列队;红军长征,亭中枕枪。三院乡亲躲雨避雪,四方过客歇肩乘凉。可惜于今梁拱俱灭,长亭古桥急需重修。

此桥复修,一可重新回风护院,二可重新避雨遮阳,三可重新联道通路,四可重新消暑纳凉,五可在此缅怀先烈,六可在此闲话沧桑,七可在此“双将老帅”,八可在此“一枕黄粱”。

老干部杨庭岩先生想捐资千元参与修桥,但他匆匆谢世遗志未竟。我们今虽尚存,但有生之年不多,因此都愿做些贡献把桥修好,为今人和后人做点好事,留个纪念。

五、水口杏林碑

贺兼南-

水口故地,诚徽古疆。匪燹洪疫,肆虐无常。

时及共和,国运交泰。岁次癸巳,乡医滥觞。

换却诊所,医院。迁离上街,挪近祠堂。

悬壶济世,江溪水口。起死回生,峒寨小黄。

体外电诊,查痊断病。腹中刀疗,救死扶伤。

前年洪祸,杏林圮毁。去岁鼎新,医院恢张。

钢梁瓷砖,坚牢晧晘。机室药库,素雅堂皇。

理疗化验,品牌有二。波诊片查,乡镇无双。

市财县卫,拨款以赈。邵卫绥防,赠机相帮。

离任客卿,解囊赍助。羁栖乡彦,分哺赞襄。

三溪九江,众生沐澍。百世千载,功德流芳。

(太坳古塘哨哨旗哨灯桅杆座基)

本期图文作者简介

贺兼南,水口人,中文本科毕业,湖南诗词协会会员、湖南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全国贺氏通谱》编委副主任、大江南良坊贺氏《九修总谱》副总编,原绥宁二中高级教师、县劳动模范、县人大代表、中学校长、邵阳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阳市诗词协会理事、绥宁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作品入编中国楹联出版社、中华诗词出版社等正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诗词家志》《中华诗人年鉴》《中华诗典》《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楹联年鉴》《中国山水诗书画大典》《中华国粹大典》等十多部典籍,也被镌刻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纪念碑、中国茶山战场抗日烈士纪念碑、三修绥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绥宁县革命英雄纪念园主碑和牌坊。

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

▼找顺风车|找工作|找房子|二手买卖|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