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206/4769940.html

导语:随着冬季的到来,冷空气影响下,人们开始通过不同方式为自己加温取暖。那么在取暖的同时,一氧化碳中毒的威胁也就来了。接下来,小编就将为您讲述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概念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吸收入血液后,与血中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从而使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产生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会很快好转;

2.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可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红色、多汗、烦躁不安、逐渐昏迷;

3.重度中毒病人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经积极抢救侥幸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如瘫痪、痴呆、抽风、精神不正常等等。昏迷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后遗症亦越多、越重。因此,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积极救治。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

01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02

确保呼吸道通畅

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03

头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因为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很强,所以,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使组织发生缺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

04

送往有医院

因为高压氧不仅可以降低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增加一氧化碳排出和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外,并能增加氧的溶解量,降低脑水肿和解除细胞色素化酶的抑制。

05

观察病人变化

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应尽快向“”呼救。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警惕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

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60天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木僵型神经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症状。

患有“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人,可能出现迷途、行为怪异、大小便失禁等以痴呆、精神异常为主的临床表现,因其病程迁延且痊愈率低,对患者和其家庭,都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01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诊断

1.有明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史。

2.有明确的徦愈期。

3.以痴呆、震颤麻痹为主的典型临床表现。

4.颅脑CT,脑白质或基底节密度减低以及MRI的特异表。

5.病程长、治疗困难。

02

一氧化碳中毒易发因素

1.年龄在40岁以上,迟发性脑病发病率达到26.7%。

2.昏迷时间的长短,昏迷2-3日者发病率高,短于2日或大于3日相对低一些。

3.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达到25.5%;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高,达到42.9%。

4.急性中毒患者过早停止治疗,特别是高压氧治疗;或有并发症者,如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有上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就要特别当心了,即使中毒后很快神志清醒,仍需继续接受10-30次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降低发生迟发脑病的危险。

03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一快(清醒快)

二高(痊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三少(并发症少,死亡少,迟发脑病少)

对于迟发型脑病的发生重在预防。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1.夜晚睡觉前要将取暖煤炉的煤炭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用燃烧木炭取暖的房间要保持有良好的对流通风。

2.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

3.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

4.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0

三步预防诊治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警惕一氧化碳中毒,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

信息来源:淄博市妇幼保医院

图片来源:昵图网、医学美图等

编辑:健教科张燕

审核:陈勇

了解更多雷波县疾控信息,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pz/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