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气血不足,常用中药都在这张规律表
五脏六腑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每个脏器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配合,保持身体各方面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一、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二、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 (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三、脾 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叩,白叩仁,砂仁,草豆叩,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如米,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叩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四、肺 1、滋肺阴----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 3、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止肺气——白芨,仙鹤草。 5、通鼻窍——辛夷花,苍耳子。 6、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 7、清肺热——桑叶,黄芩,知母,栀子,瓜蒌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8、宣肺气——桔梗,杏仁,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蝉蜕,百部。 9、降肺气--百前,前胡,枇杷叶,马兜铃,莱菔子,苏子,款冬花,旋复花。 10、清热痰--贝母,瓜蒌,天竺黄,竹沥水,胆星,射干,百前,黄芩,芦根。 11、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 12、化痰核--夏枯草,贝母,瓦楞子。 13、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黑白二丑,冬瓜皮。 五、肾 1、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元参,天冬,枸杞子,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制首乌,桑寄生,沙苑子 2、温肾阳--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补骨脂,巴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沉香,葫芦巴。 3、固肾精--金樱子,菟丝子,桑螵蛸,莲须,芡实,五味子,龙骨,杜蛎,益智仁。 4、填肾精--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5、壮筋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 6、泻相火--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元参。 六、胆 1、温胆(补胆)--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地黄,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 2、清胆(利胆)--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穹,金钱草,苦参,栀子,茵陈,竹茹。 3、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子,栀子,青蒿,黄连。 七、小肠 1、温小肠--同温脾胃药。 2、清小肠热--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灯芯,瞿麦,滑石,茯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八、胃 1、温胃阳--同温脾阳。 2、益胃阴--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 3、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滑石,大青叶,芦根。 4、散胃寒--良姜,生姜,丁香,草寇,毕澄茄,肉桂心。 5、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 6、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黑白二丑。 7、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枇杷叶,半夏,竹茹,乌药。 九、大肠 1、温大肠--同温脾胃药。 2、涩大肠--石子,诃子,乌梅,秦皮,肉豆,莲肉,芡实,煅龙骨,煅牡蛎,伏龙肝,粟壳。 3、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芒硝,黑白丑。 4、涤肠热--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黑白丑。 5、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当归,元参,麦冬,生地。 6、杀肠虫--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南瓜子,槟榔,鹤虱,榧子。 十、膀胱 1、固膀胱--龙骨,益智仁,鹿角霜,白果。 2、温膀胱--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毕澄茄,山茱萸。 3、利水--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防己,地肤子,车前子,通草,冬瓜皮。 4、通淋--扁蓄,瞿麦,海金砂,土茯苓,金钱草,木通,滑石,甘草梢,芒硝。 5、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知母,黄柏,龙胆草,金钱草。 各器官的求救信号1.心脏的求救信号:眼睛的弯月 2.肾脏的求救信号:脚肿和眼肿 3.肝脏的求救信号:脸色发黑 4.血管的求救信号:没表情,扑克脸 5.大脑的求救信号:突然头晕、黑蒙 ①身体某侧肢体麻木或者无力 ②说话不利索或突然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 ③单眼或双眼看东西不清楚或重影 ④行走困难或平衡失调 ⑤头晕、头痛 ⑥一过性意识丧失 6.肺部的求救信号:刺激性呛咳 7.神经系统的求救信号:笔迹变得小且密集 8.骨骼求救信号:40岁后突然变矮 血脂高的5个信号1.黄色瘤 ①肌腱黄色瘤 ②手掌黄色瘤 ③结节性黄色瘤 ④丘疹性黄色瘤 2.掌纹改变:掌纹的数量越多,范围越广 3.出现耳褶 4.角膜老年环 5.睑黄瘤 糖尿病的10个信号1.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2.视力减退、眼睛模糊 3.伤口难以愈合 4.刚吃完饭就感觉饿 5.慢性疲劳感、身体乏力 6.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7.夜间出现尿频 8.睡眠不好 9.喉咙干燥 10.皮肤干燥、发痒 肝脏受损的6个信号1.脸色发黑 2.眼圈发黑 3.手掌发红 4.鼻头发红 5.容易喝醉 6.粉刺增多 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1.剧烈头痛 2.眩晕难受 3.一侧麻木 4.眼前蒙黑 5.舌根发硬 6.经常呛咳 7.哈欠连天 8.握力下降 9.常流鼻血 10.白天嗜睡 以下数据异常是大病信号1 高血压 血压>/90mmHg,就算高血压。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健康建议: (1)在耐受的基础上,大多数青中年高血压者应把血压维持在/80mmHg; (2)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得幅度可以稍缓些; (3)少吃盐,控制体重,每周3~5次运动、每次大于30分钟,戒烟限酒。 2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1.7mmol/L,意味着血脂超标了。 健康建议: (1)如果甘油三酯的数值不超过2.26mmol/L,一般也无需服用降脂药,只要通过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喝茶、戒烟戒酒、多运动等非药物措施,其甘油三酯可以恢复正常; (2)当甘油三酯>2.26mmol/L时,建议及时就医,再决定是否需要服药。③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如果坏胆固醇>4.14mmol/L,即为高胆固醇血症。坏胆固醇一旦高了,容易促发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健康建议:参照上一条建议。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 还有一种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可以抑制和帮助排出“坏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健康建议:每天吃1~3瓣大蒜,可以使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下降,大蒜中至少有6种有效成分能够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它还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5 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健康建议: (1)轻型、用口服药的患者,1~2周测一次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即可; (2)长病程的患者特别是用胰岛素的人,需根据血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测量勤一些。 6 谷丙转氨酶偏高 如果血清谷丙转氨酶>40U/L,说明肝功能异常。常见于肝、胆疾病。④ 健康建议: (1)调节情绪,不要过分紧张和焦虑; (2)戒酒,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高蛋白的食物,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注意新鲜蔬果的补充。 7 胆结石 一般来说,经常有胆囊炎发作、结石大于2.5厘米、胆囊壁明显增厚或不规则增厚以及胆囊充满结石这4种患者都要尽早手术切除胆囊。⑥ 健康建议: (1)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一般不要轻易排石; (2)吃早饭,少吃零食、高油高糖食品,适当多喝水。 8 尿酸偏高 通常来说,血清尿酸的正常水平要求在非同日两次空腹情况下男性应<mmol/L,女性<mmol/L,如果超过这两个值,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长期增高可致痛风及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损害。⑦ 健康建议: (1)少进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火锅等高嘌呤的食物; (2)每日饮水ml以上,有助于降低尿酸。 9 红细胞 成人体内大约有万~万/mm3个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减少时,会产生贫血;但如果增加过多,血液会变浓,不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 健康建议: (1)贫血较为常见,先查清原发疾病是什么,对症施治; (2)饮食上补充含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较多的食品。 10 白细胞 成人体内大约有~/mm3个白细胞。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白细胞值降低则常见于病毒感染等。 健康建议: (1)如果明确是感染导致,治疗炎症即可; (2)如有其他情况,医院就诊。 11 血小板 成人体内大约有10~30万/mm3个血小板。血小板降低,需要排查转移性肿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及药物等原因。 健康建议:如有异常,医院就诊。 12 尿蛋白 每天排出的尿蛋白≥2克是慢性肾炎诊断的一个标志,还应该做肾脏的病理检查。 健康建议: (1)除了看医生,低蛋白饮食,多吃果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少盐; (2)少用肾毒性药,如一定要使用药物,遵照医嘱,选择对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三高人群三高人群应该注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载脂蛋白、心脏彩超、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血流变、眼底血管、肝脏肾脏彩超、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项意图查看。 血压: 血压反常简单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三高人群一定要定时检测血压,操控疾病。 血糖: 判别能否低血糖、糖尿病。断定能否为糖尿病主张择日再查看一次以确诊。 血脂: 血脂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此查看有助于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心脏彩超: 查看心脏的形态学有没有什么反常,以及心功能能否正常,如心肌炎、心梗、心力衰竭等,特别对先天性心脏病是首选的查看办法。 经颅多普勒: 诊断颅内(外)血管堵塞病变,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颅底反常血管网症、动脉瘤、血管性痴呆、颈动脉海绵窦瘘、低血流量脑梗塞 偏头痛、急性卒中。 糖化血红蛋白: 确诊糖尿病的金规范,糖尿病的效果调查,及并发症的早期防止,患者饮食辅导。 尿常规: 查看有无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急慢性肾病、肾炎等。可直接查看与肾脏无关的代谢妨碍或疾病等。 三高人群应注重养成杰出的生活习惯: 1、饮食清淡,少吃高盐、高热量食物。 2、过量运动,增强体质。 3、注重坚持足够的睡觉,坚持杰出的心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中药学专业知识真题考点附考题
- 下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