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酒渣鼻的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35.html

蓟,虽为杂草,田野中常见,但它们都有什么药用价值?你知道吗?

小蓟

小蓟,又叫刺儿菜,是田野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野菜。别看人家就一条主根,但生命力却强着哪,就和苣荬菜、苦菜一样,在地底下蔫不悄地便可将根窜出挺老远,而且这根窜到哪儿,哪里便会再长出许多这种野菜来。

还有一种浑身长刺,又扎人的大蓟,是“刺儿菜它哥”,因此又叫大刺儿菜,它们都是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分布广泛,南北皆有。

蓟,虽为杂草,但也长得好看,花开之时,别有韵味,花朵紫色,毛茸茸,软乎乎,叶子形状像戟,尖端有刺,扎人很疼,真是又美又凶的主。

作为药用,首先见于南北朝梁代的《名医别录》,不过,最初的大小蓟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用地上部分,而是药用根茎,所以在古代的本草专著中“大小蓟根”也是十分常见。

或许因为乡间遍地皆有的缘故,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田野甚多,方药不复用,是贱之故”,看来古人也是有物以稀为贵的心态,人间皆凡人,谁也不能免俗了,古往今来山河依旧在,只是变化多。可见本草或基源或炮制或性味的古今衍变是客观存在不争的事实,大小蓟也未免如此。

据考证,大蓟在宋代之前来源为菊科蓟属植物,宋代时期药用的有菊科飞廉属植物,之后两种植物延用至今,而今的大蓟,则为菊科植物蓟;小蓟的药用有刺儿菜和刻叶刺儿菜,而今《药典》规定为刺儿菜。不仅如此,古人对大蓟的四气属性认识也不尽相同,《名医别录》认为大蓟性温,唐代甄权《药性论》说其性平,五代《日华子本草》则首载大蓟性凉,历代本草中认为大蓟性温的并不少见,但如今将大蓟的四气属性定为凉。

尚有疑问的是,在古籍专著中,大蓟尚有“养精保血”之说,陶弘景、苏敬、日华子、缪希雍等人均持相同见解,但是倪朱谟、李中梓、陈士铎、沈金鳌等也明确反对此说,而今这段往事已然湮没,真相究竟如何?也是一桩不解之谜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关于大蓟,尚有另外一宗谜案:那就是陶氏首次收录本品时,有讲“大蓟根甚治血,亦有毒”,这一说辞也被唐代苏敬否定,苏氏在《新修本草》大小蓟条下也明确说“并无毒”,个中原由,也有待确认。

大小蓟初入本草时,陶弘景说:“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采”,“大蓟根甚治血”。可见从一开始,古人就将大小蓟分开为用。到了唐代,苏敬说:“大、小蓟,叶欲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俱能破血,不能消肿也。”北宋苏颂讲:“小蓟根止吐血,衄血,下血,皆验。大蓟根,苗与此相似,但肥大耳。而功力有殊,破血之外,亦疗痈肿。小蓟专主血疾。”

从本草中可见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均认为大小蓟均有止血的功效,不同的是大蓟可用于痈肿,而小蓟并无这一功用。对大小蓟功效的探讨并未局限于此,现代研究表明大蓟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肺结核咳血等内出血,小蓟则主要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血崩及血淋。大小蓟止血的物质基础也不同,大蓟所含有的柳穿鱼苷及其苷元是其发挥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小蓟所含的主要止血物质成分则是芦丁、咖啡酸。此外,绿原酸则是两者共有的止血成分。

由此可见,大小蓟均有止血的功效,但是产生的具体机理却并不相同。借助于现代研究还发现,大蓟有降压作用,而小蓟没有这一作用。现代生药学家徐国钧曾指出:“小蓟,凉血、止血,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症;大蓟,用于高血压症,并可降低肾炎水肿与肾盂炎患者尿中白细胞。”臧堃堂教授等也指出:“大蓟,清热利尿清肝利胆,降低血脂及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小蓟利尿退黄,消肿之功优,而降压作用则逊。”事实上,小蓟可用于传染性肝炎,大蓟却无此作用。

小蓟

从古至今,关于大小蓟药用探索,并不会止步于此,未来定会有更新的发现,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zz/1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