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蒲公英治五病
巧用蒲公英治五病 春季万物复苏,是养生的重要节气,同时,肝脏与春季相应,肝属木而主风,风善行而数变,因此有些疾病在外在阳气的带动下,也开始活跃。应季野菜蒲公英不仅可日常食用,更可以在与其他药材搭配中对这些病起到防治作用。 感冒 蒲公英+防风 验方:蒲公英3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每天3次,服用5天。 点评:春季是感冒频发的季节,由于风性主动,所以疾病常常变化多端,感受风寒之邪,久而化热,适宜用清热解毒之法去之。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防风亦名铜芸、茴芸、茴草。性甘、温、无毒,归肝、脾、膀胱经。主治自汗不止、盗汗、偏头风、正头风、破伤风(牙关紧闭)等。荆芥性辛温,微苦。《医学启源》记载气温,味辛苦,入肺、肝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等的初起阶段。大青叶归肝、心、胃、脾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热病、神昏、斑疹、黄疸、口疮等疾病。此方中四药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治疗春季感冒伤风十分有效。▲ 痔疮出血 蒲公英+地榆 验方:蒲公英、地榆各30克,大枣5枚煎汤,一天3次,服用5~10天。 点评:痔疮是常见疾病,春季到来,有可能因为饮食的不规律而导致复发。出血是痔疮的常见症状。此方中,蒲公英能消肿散结,地榆性苦,微寒,无毒,气味俱薄,其体沉而降,阴中阳也,专主下焦血。若热血痢疾可以用此药,如果是虚寒人及泻下稀水,则要慎用。李时珍曾说‥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另外,大枣顾护脾胃,使其药性不至过于强烈,三药合用,共同治病。▲ 嗓子发炎 蒲公英+金银花 验方: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克煮粥,日服两次,连服3~5日即可。 点评:伴随着伤风感冒,咽喉肿痛也十分常见。蒲公英除能清热解毒之外还能消肿散结。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忍冬。性甘、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延年益寿,治腹胀满,能止气下辟。此外,忍冬花刚开时,蕊瓣都为白色,经过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称为金银花,气味芬芳。 粳米能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温中、和胃气、长肌肉,与芡实做粥,能益精强志、聪耳明目。此方可治咽喉肿痛又不致于过度寒凉。▲ 气管炎 蒲公英+鱼腥草 验方:干蒲公英20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代茶饮,15天为一疗程。 点评:百姓俗称的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 此方中,鱼腥草俗称猪鼻孔、折耳根,可食可药。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膀胱、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肺癌、宫颈糜烂、急性黄疸性肝炎等多种病症。二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另外,病人经过一疗程治疗后,需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换药。▲ 便秘 蒲公英+蜂蜜 验方: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毫升,加蜂蜜适量,日服一剂,连服3~5日。 点评:便秘亦是一常见症状,蜂蜜是治疗便秘佳品。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体虚、肠燥便秘、口疮、水火烫伤、胃脘疼痛,还可以解乌头、附子之毒。《良疗本草》说:“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由于蜜有养阴作用,故用于虚热者为宜。蜜能补养脾气,古代谓其长服能明耳目、面如花色、强志、轻身、不饥不老、适宜瘦弱体虚之体及病后调养,还可治各种皮炎及阴道滴虫,及解乌头毒,解酒毒。但须注意,凡痰湿较盛、脘腹胀满或肠弱泄泻者,蜂蜜则当慎用。▲ 蒲公英的介绍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民苞蒲公英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4至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将泥土、晒干。蒲公英根圆锥形,长3至7厘米,表面棕褐色。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条形,长4至6至15至20厘米,宽0.3至1至2至3.5厘米,绿褐色,羽状分裂,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或两面有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数层,花冠黄褐色,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根长者为佳。 蒲公英是当今多国新兴的野菜热的一种。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 1、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 2、蒲公英的食疗价值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虫蛇咬伤。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3、蒲公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4、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 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玻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 1、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咽喉疼痛者、肿毒者。非实热症禁服。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肾经,体轻降泄;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除湿利尿的功效;蒲公英主治乳痈、肠痈诸疮肿毒,痄腮,瘰疬,风火赤眼,咽肿喉蛾,胃脘疼痛,泄泻痢疾,黄疸,小便淋痛,噎膈癌肿,蛇虫咬伤。 蒲公英的食用禁忌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归肝经和胃经。其作用极广。在《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具有“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的作用。 1.蒲公英是治疗乳痈的良药 蒲公英是治疗乳痈、乳岩的首要药物,在《唐本草》中就记录蒲公英能“主妇人乳痈肿”,后来《本草求真》中更进一步指出,“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英等药同治”。 2.蒲公英是治疗疮疡的良药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疮疡。在《本草图经》中就有记载,蒲公英可以“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在《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更加明确,说蒲公英“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正义》中对于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3.蒲公英能够通乳汁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蒲公英能够治疗乳痈,但《医林纂要》也记载,蒲公英具有“通乳汁”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更是记载蒲公英具有“通乳益精”的作用。 4.蒲公英治疗小便淋痛 在《滇南本草》中记载,蒲公英可以“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可见,蒲公英对于小便淋痛有着防治的作用。 5.蒲公英治疗噎嗝 噎嗝属于难治的疾病,但在《医林纂要》中记载,“蒲公英……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具体用法是取一根茎上开两朵花的蒲公英,捣烂取汁,与酒和匀,冲服。 6.蒲公英是补脾和胃的良药 《医林纂要》中说,蒲公英具有“补脾和胃”的作用,《本草新编》也说“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现代可用蒲公英防治胃炎。 蒲公英在山间路旁都能见到,本来也是一种稀松平常的草药,就连《本草新编》中也说“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但其作用却比较多,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备受广大民众的亲睐。 为更好的服务客商及农户成立玫瑰信息平台,提供玫瑰相关产业产品供需信息,帮助广大玫瑰企业及农户更及时准确安全的了解发布相关玫瑰信息。笑迎八方来客共商发展,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xw/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300种中药饮片功能主治上
- 下一篇文章: 偏方治百病七之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