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说心、肝、脾、肺、肾!中医精华都在这儿!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君主之官:心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

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将军之官:肝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

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

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x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

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后天之本:脾胃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

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

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黄色养脾胃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呼(h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在中药养生中,灵芝、人参、纳豆、白术、茯苓獐宝都是益气健脾的良药。

人体的宰相:肺

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病邪犯肺

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呬(xi声同"细")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呬(xi声同"细")”这个音对肺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调养肺脏的仙草中,养肺阴枫斗第一;补肺气冬虫夏草最佳;灵芝功效最全,既能养肺气又能调理肺气。

先天之本:肾

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

如果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比如说出现前列腺肥大,就说明肾的精气不足了,要赶快补充精气。

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背后的原理就是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劲十足、无往不利。曾国潘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即是此意。经常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肾气不够用了。

什么是肾主骨呢?

中医认为,人的骨骼强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骨质疏松的人要补养肾的精气,肾的精气足了,骨骼就强健有力了。

散步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黑色补肾

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

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延伸阅读

刮刮手指,就可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为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下面介绍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个手指的运动养生小技巧。

1、心慌、脾胃不好:刮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拇指对应的是心、肺器官。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2、便秘:刮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3、晕车失眠:刮中指

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晕车一般是心包经不好。因此,在上车前几分钟或有晕车情况时,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也可经常做此动作。

4、偏头痛、肩颈痛:刮无名指

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5、脱发:刮小指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所以经常脱发、小肠吸收不好的人,可以刮刮小指。

6、全身健康: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养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

7、腰酸腰痛:拍拍手背

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具体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

朱丹溪治咳法临床应用

朱震享,字彦修。首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善用降火,反对浪用辛燥。今读其所著《丹溪治法心要》一书,感受颇深。其论咳嗽之病因“有风寒、有火、有痰、有劳、有肺胀”,治疗方法详尽周到。笔者依法试之,屡屡见效,介绍如下。

一、风寒--行痰开腠理

朱氏认为风寒咳嗽的基本治法是行痰开腠理,即“风寒行痰开腠理,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之类。”在治疗风寒咳嗽同时应辨寒热虚实,书中例有风寒郁热于肺、寒包热、寒热交作及里虚或冒风寒、脾虚肺寒等不同类型的症治方法。用药灵活多变,不拘一方一药。如“风寒郁热于肺夜嗽者,三拗汤加知母;脉大而浮有热加黄芩、生姜”。今依此法治疗多例顽固性咳嗽,疗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例一,赵××,女,4岁。l年4月22日初诊。诉二月前不慎受寒,继而发热,体温达39.6℃,咳嗽咯痰。被诊断为“支气管炎”,经用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及退热药物后,发热退。但咳嗽反复不愈,稍有不慎受寒,咳嗽即作,食欲不振,遂来门诊。咳嗽时作,早起临睡前尤为明显,咯痰色白呈泡沫状,喉间时有痰声,面色少华,大便偏干,l~2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胸透两肺纹理增深。

辨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病后阳气损伤,余邪未尽,肺卫失和,而感风寒之邪。属朱氏所述之里虚外感风寒,肺有郁热之证。治予宣肺散寒,止咳。方宗朱氏三拗汤加知母投之。药物:生麻黄l0g,杏仁l0g,生甘草5g,黄芩15g,知母l0g。桑白皮12g.炙地龙l0g,丹参l0g,姜半夏l0g,白前10克,淡竹叶15g。三剂,二日一剂,二煎分四~六次温服。一周后随访,言服药三天后咳嗽基本消失,胃纳增加。嘱给太子参或生晒参须少量,每日开水泡服。随访半年咳嗽未作,体质增强。

二、按时论嗽.分而治之

朱氏按咳嗽发作的时间特点,求其不同病因,分别治疗。其云:“上半日嗽多者,有胃火,知母、石膏”,“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流入肺经,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黄昏咳多者.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用五味子敛而降之。”据此,笔者在临床上对咳嗽发作时间多加注意,并依法用药,疗效倍增。今举一黄昏嗽病案。

例二.周××,女,36岁。l年2月1日初诊。咳嗽一月余,每逢黄昏时加重,呈呛咳状,早起亦咳但较经。无痰,无发热,胃纳尚可,二便调畅,舌红苔薄少,脉细。胸片示:(一)。证属黄昏嗽.火气浮于肺。先后用先锋霉素、SMZ及中药清肺化痰之剂未效。今拟止嗽散加五味子等试之。药物:紫菀l0g,炙百部l5g,荆芥l0g,玉桔梗5g,白前l0g,生甘草5g,陈皮l0g,五味子l0g,黄芩l0g,杏仁l0g,炙地龙l0g,茅芦根各15g。五剂,一日一剂,二煎分服。五日后随防,服上方三剂后咳嗽明显减少,五日后消失。随访8月余,咳嗽基本未作。

三、痰嗽--行痰、化痰、豁痰

因痰而咳嗽者,朱氏有行痰、化痰、豁痰诸法。行痰用二陈汤,化痰用清化丸、贝母、杏仁之属,豁痰用干缗汤、坠痰丸、皂角、莱菔子之类。层次清晰,用药讲究。寒痰用半夏、南星等,热痰用瓜蒌、贝母等。在遣方用药时辨证审因灵活多变。如“肺郁痰嗽.睡不安宁,清化丸、贝母、杏仁末之,砂糖入姜汁,炊饼丸噙”。“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硷为使”,审因论治,随证加减。笔者按朱氏用药方法治愈一例肺郁痰嗽,睡不安宁者,摘录于下。

例三,陈××,男,46岁。l年l0月6日初诊。咳嗽二月余,反复发作.咯痰色黄白相兼,量多,夜间不得安宁,多梦而醒,大便调畅。舌红苔薄微黄,脉弦。一年前曾患肺癌而行右肺切除术。胸片示:右肺术后变.左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及转移病灶。血常规正常范围。证属肺郁痰热,上扰心神,治以清肺化痰,和中安神。方拟温胆汤加味。药物:川连5g,姜半夏l0g,陈皮l0g,云苓12g,姜竹茹6g,炒枳壳l0g,北杏仁l0g,黄芩12g,焦山栀12g。七剂,一日一剂,二煎分服。七剂后咳嗽咯痰减少明显,睡眠好转,原方再服七剂,咳嗽基本消失,夜寐亦安,咳嗽一月未发。

四、补阴清金,活用四物

朱氏对阴虚火旺之“劳嗽”的治疗,主张补阴清金,善用四物汤加减。如“劳主补阴清金四物汤加姜汁、竹沥”;“午后嗽多者,阴虚,四物加炒柏,知母”;“阴虚气喘,四物汤加陈皮、甘草少,以降其气,补其阴”;“阴虚喘嗽或吐血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人参、麦门冬、桑白皮;脉细数痰盛,或加瓜蒌泻之,食少加白术、陈皮。”均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化痰、清火、降气、益气、清肺诸药,变化多端,可谓加用四物汤的范例。笔者曾以四物汤为主治疗一鼻咽癌放疗后咳嗽二月不止病人,疗效甚佳。

例四,吴××.男,60岁,l年9月8日初诊。半年前因鼻咽癌而在市xx医院进行放射治疗一月余。近二月来咳嗽反复发作,痰少或干咳,口渴多饮,胃纳尚可,大便干结,2~3日一行,鼻腔干燥,时有血痂,舌红苔光,脉细。胸片示:二肺纹理清晰,未见活动性病变。血常规检查属正常范围。辨证:放疗后阴血受灼,火热内盛,肺失宣肃,治以滋阴降火,清肺止咳。方拟四物汤加减。药物:炒知母l0g,炒黄柏l0g,当归l0g,地15g,赤白芍各12g,制香附l0g,桑白皮12g,地骨皮15g,青黛15g.黄芩15g,炙地龙l0g,紫草30g,杏仁l0g。七剂,一日一剂,二煎分服。7天后复诊,咳嗽减少明显,口渴亦减,大便一日一行,但仍偏干,舌红苔光少,脉细。治予原方炒谷麦芽15g。继服七剂。服法同前。随访一月余,咳嗽基本未作。

以上所述为朱氏在咳嗽治疗中的几种方法,亦多有降火护阴之意。应用恰到好处,不愧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创始人。其实朱氏在治疗咳嗽中不仅善用降火补阴法,其它应用方法也甚多,如用温热法治疗阳邪动肺而咳,用小青龙汤、真武汤、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等等。故治病之关键在于审因论治,随证应变,万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一药,而耽误病情,方能做到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乌头伍半夏治疗痹症的临床运用

汉方

药物配伍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不仅考虑治疗效果,还涉及用药安全,尤其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医者非常慎重,临床运用很少见。近年来,笔者借鉴古训,灵活运用以乌头配半夏加味治疗风寒湿痹症,获满意疗效,且未见发生毒副反应。现就乌头、半夏的配伍应用及主治范围提出个人浅见,以求斧正。

1理论依据

痹症的发生,为正气不足,感受六淫之邪所致,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且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对痹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常言道:东南多湿温,西北偏风寒。江南水乡,江河湖泊众多,地势低洼,湿度偏高,梅雨时节更为严重,因此,江南一带以湿痹之症为多见。治疗痹症以涤除湿邪为要旨。

湿邪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治疗疾病必然要铲除致病的病理产物。湿因寒成,痰有湿化,在治疗风寒湿痹症中,辛温之药必不可少。《医学心悟·痹》日:“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乌头、半夏辛苦,温燥有毒,其中乌头长于祛风散寒止痛;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散结,两药合用治疗风寒湿痹之证,尚可增效,虽“反”,“有故而无殒”。

2临床应用

乌头配伍半夏,既有原则性,燥咳、热痰、血症、阴虚严禁合用;辨证论治又有灵活性,对体胖、阳虚、寒湿之体患风寒湿痹(痰)症,符合其“逆者正治”之理,虽反无妨。笔者以乌头、半夏组成全细乌鸡半夏汤(自拟方),药物组成:生黄芪、炒白术、全蝎、细辛、制川乌、制草乌、鸡血藤、姜半夏、生地、生甘草。随症加减:上肢加桂枝、威灵仙;下肢加川牛膝、草藓;臂痛加葛根、姜黄;腰骶酸痛加杜仲、巴戟天。如治潘某,男,51岁。年2月15日初诊。患者因左侧肢体麻木,臂肩重滞酸痛就诊。自诉:左侧臂肩麻木酸痛已7年,医院,然疗效不显,故间断治疗。近来因外出办事,路途劳累,又感受寒邪,症状加重,胸口憋闷。诊见:形体偏胖,颈肩部拘急,转侧不利,肩肘关节重滞酸痛,活动受限,便溏。舌质淡红、苔腻色白,脉沉弦细。查阅外院血检及摄片报告,均属正常范围。证属风寒湿痹症。治宜益气通阳,祛风散寒,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全细乌鸡半夏汤合桂枝汤加昧:生黄芪30g,炒白术、桂枝、姜黄各10g,炒白芍、威灵仙、生地各15g,姜半夏12g,鸡血藤20g,全蝎、北细辛、制川乌、制草乌、生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5剂尽,诸症缓解,苔腻转薄,脉弦细,病势大瘥,守法续进,制川乌、制草乌各8g,7剂。隔日1剂,服法同前,宿恙迄今未发。

3体会

乌头配伍半夏为“十八反”之列,沿袭距今近八百年,但是相反药物的伍用,古方早有出现,如海藻玉壶汤、甘遂半夏汤之类。关于“相反”的涵义,笔者认识有二点:一是直接关系,指药物本身能起到反作用,抑制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二是间接关系,两种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或产生剧毒作用。然而,关于相反药物的药理拮抗尚未明确,目前未有临床报道和实验论证。

温习了5版教材《中医学》,并参考有关医药杂志,对其药物的配伍及禁忌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有毒相反药物的配伍,在5版教材中明确提到“贝母或半夏分别与半夏及乌头”配伍,因其药物温燥,故对阴虚、燥咳、热痰、血证应当忌用或慎用。笔者认为治疗痹症注重舌、脉、形体是关键,如形体赢瘦,口干,舌质红、少津,脉弦数,虽有其症,不可妄投乌头、半夏。使用有毒相反药物应从小剂量递增,根据性别、年龄、体质而定,这样人体对药物有一个适应过程,并逐渐增量,中病即止,达到治疗效果。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乌头配伍半夏治疗风寒湿痹症,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乌头、半夏毕竟是毒性药物,使用上还须谨慎为好。

不可不知的临床诸证主药

古方

1、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丹皮,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2、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顺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3、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砂仁。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4、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贝母、知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5、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芦巴、淫羊霍、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6、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母、丹皮。

7、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8、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忆草怎么样。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篓。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拨、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扁蓄、木瓜、茵陈。

9、大肠

补大肠:淫羊霍、韭菜、诃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磺、川椒。

润肠燥:当归、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

专业学术,严肃易学,传播文化经典,打造智慧平台,传播正能量,天罡大师:擅长周易八卦、风水布局、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麻衣神相。柳庄相法,阴阳宅堪舆之术,道家玄术,姓名学等,专注领域:企业投资咨询、建筑地产风水布局、家居风水布局讲座、名称策划等。

大师手绘道教开光

灵符,结缘请加







































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yedana.com/qydgx/1682.html